《易顺鼎·踏莎行》原文赏析
京口舟行作
铁瓮楼船,银山戍鼓,江南江北愁来路。断霞鱼尾画金焦,残阳鸦背分吴楚。
三十功名,万千词赋,英雄才子俱尘土。佛狸祠下听潮回,垂虹桥上呼秋去。
这首词写于途经京口的船上,所抒发的是面对京口而唤起的悼古伤今的情怀。京口,古城名,即今江苏省镇江市。东汉末年,孙权自吴(苏州市)徙治于此。东晋、南朝时通称为京口城。这里凭山临江,地形险要,为长江下游军事重镇,也是首都建康(今南京市)的门户。词的上片,主要是写舟中所见、所闻,并透出所思。“铁瓮楼船”之句,是说作者在舟中看到了铁瓮城的楼船,听到传自银山的戍鼓声,感到江南江北的来路都为愁云笼罩。铁瓮,是城名,“在镇江府,吴孙权所筑。” (《明一统志》)楼船,有楼的大船,多指战船。银山,即蒜山,在江苏丹徒县。戍鼓,是守卫军队敲击的鼓声。作者大概是乘着船,从北向南,一路来到镇江。当他看到镇江城外的楼船时,耳边仿佛还能听到银山的戍鼓声。于是他转顾江南江北,心中生出许多愁思。因为这里仍然弥漫着一种战乱的气氛,在这种气氛中行舟,怎么可以不“愁”呢?这时,天已傍晚,西边天空象鱼尾一样的断霞,把金山和焦山映照得清晰如画,残阳夕照,群鸦纷飞,这里正是古代吴楚两国的分界线。断霞鱼尾,是说天空中散裂的云霞象鱼尾一样。苏东坡诗: “断霞半空鱼尾赤。”金焦,即金山和焦山,都在镇江市,于江上可见。残阳鸦背: 温庭筠诗“鸦背夕阳多”句是说群鸦纷飞反照着夕阳。上片通过写景,勾画出一幅萧森昏寞的图画,这也是古京口的典型特征。下片,便由景物描写转入人事议论。“三十功名,万千词赋,英雄才子俱尘土。”是咏叹古代的爱国抗敌志士。三十功名,是用岳飞《 满江红》“三十功名尘与土”句意; 万千词赋,谓词赋之多,辛弃疾壮志未酬,寄慨词赋,有词六百多首,其中有不少是与镇江有关的,可谓是集“英雄才子”于一身的人物。作者面对京口,想到有关京口的历史,想到古代的英雄才子,这一切都成为过去,化为尘土,心中生起无限感叹。这感叹他没直接说,而是用了两句描写来暗示: “佛狸祠下听潮回,垂虹桥上呼秋去。”佛狸祠,在瓜步山(今江苏六合县境内)上,为后魏太武帝(小字佛狸)所建。垂虹桥,又名长桥,在今江苏吴江县东。古代的英雄才子,都已化作尘土。兴亡胜败,也没留下一些痕迹,只有潮水依旧拍打着江岸,而垂虹桥上的秋色又将消逝去了。面对京口,诗人感到的是一种空幻的悲凉。
南宋词人辛弃疾,有《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词,表达的是“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易顺鼎的这首词,显然受了辛词的影响。但辛词主要表达的是壮志未酬的不甘情怀,而易词则有英雄已逝,人世苍茫的悲凉。从气格上说,已逊辛词一筹,但这种情绪,仍不失为有志者的一种典型情绪,二者仍有某种相通之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