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炳炎·台城路》原文赏析
蚕
几声布谷催啼后,青阴已遮村路。社火添温,晶盐罢浴,蚁影筠奁初聚。针停弱缕,早又是头眠,试穿单纻。 麂眼篱边, 夕阳深闭小窗户。
无劳生客过访,便音讹笋字,难遣微露。古陌风尖,断垣烟冷,谁识吴娘辛苦? 闲愁意绪,第一怕柔条,晓来沾雨。聘得狸奴,夜灯重唤汝。
这是首写蚕妇辛苦养蚕的词。词中描写养蚕过程,及忌讳事项,不仅有欣赏价值,还有认识价值。作者词后附一小注,读之可以帮助读者理解 词的内容:
“生蚁之先,预以火暖蚕,惊蛰时盐水浴之。蚕值眠时,人室宜暖,蚕妇必衣单衣,以验寒燠。蚕住食,则分抬去燠沙,恐温热伤先眠之蚕。蚕时忌生客入门,且讳道笋字,嫌与损同音。”
“蚁”即蚁蚕,指初生的幼蚕。清·沈公练《广蚕桑说辑补》下载:“子之初出者名蚕花,又名蚁,又名乌。”蚕初孵化时,色黑,生毛,行动如蚂蚁。“惊蛰”,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公历三月五日或六日。
上片头二句“几声布谷催啼后,青阴已遮村路”,分别以鸟声和树阴点明时令——初夏。《后汉书·襄楷传》:“臣闻布谷鸣于孟夏。”由于布谷鸟的鸣声似“布谷”,鸣时又正值播种时节,所以相传为劝耕之鸟。杜甫《洗兵马》诗中有:“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催”字,即“催春种”之意。“青阴”,即绿荫,春末夏初,百花凋谢,绿叶长大,茂密成荫,正是开始养蚕之时。以下至上片结束,转入写养蚕情况。“社火添温,晶盐罢浴,蚁影筠奁初聚”三句,写由蚕卵孵化成幼虫过程中,蚕妇的劳动情况: 用火暖卵、用盐水洗卵,终于使幼蚕破壳钻出,在竹奁里聚集成堆。“筠奁”,竹制的盛蚕器物。接下三句“针停弱缕, 早又是头眠, 试穿单纻”, 写蚕初眠时,蚕妇的劳动情况。她停下手中的针线女工,一心扑在养蚕上。在蚕初眠时,穿上苎麻粗布单衣,让自己身体“试”室内寒暖,以使气温适合蚕的成长。“弱缕”,细线,这里泛指女工活。结二句“麂眼篱边,夕阳深闭小窗户”,写蚕妇整日在家养蚕,足不出户,几与外界隔绝。这里的“夕阳”,实代表整天。“紧闭窗户”,写蚕妇在室内劳动,也启下片写蚕妇的忌讳。“麂眼”为斜方形,竹篱笆的菱形方格,古以之名竹篱。陆游有“细细桃枝竹,疏疏麂眼篱”句(《泛湖至东泾》之三)。上片头尾写景,极富乡村风致。
下片头三句“无劳生客过访,便音讹笋字,难遣微露”,紧承上片“深闭”,写养蚕的忌讳,也表现了蚕妇在养蚕过程中,那种终日担惊受怕、惴惴不安的情态。她怕生人“闯”进家来,“冲”了蚕; 又怕别人说“笋”字,因“笋”与“损” 谐音,怕招致蚕儿生灾。所以“窗户紧闭”与外界隔绝,否则,一旦生灾,就“难遣微露”了。确实写出了养蚕者的心理状态,因为一季养蚕的成败,直接关系农家一年的生活,这为下面直接点明蚕妇的辛苦作了铺垫。“古陌风尖,断垣烟冷,谁识吴娘辛苦”三句,在一系列描写后,作一总括。在外采桑,要冒“古陌风尖”之苦;在内养蚕,要受“断垣烟冷”之苦。总之,蚕妇里里外外都万分辛苦。“风尖”,尖利的风。“断垣”,破的矮墙。这里代指破屋,极写贫困。“烟”,指炊烟。“炊烟” 既“冷”,表明没有生火做饭。用“谁知”二字,表现作者强烈的同情。“吴娘”,这里泛指江浙一带的妇女。接下,“闲愁意绪,第一怕柔条,晓来沾雨”三句,拟蚕妇的口吻,写其忧思。“柔条”,指桑叶。蚕妇也有“闲愁”,但既非“伤春”也不是“悲秋”,而是耽心蚕吃了带水的桑叶,引起疾病。这里的“第一”,是首先的意思,写担忧之甚。结末“聘得狸奴,夜灯重唤汝”二句,写蚕三眠前蚕妇更加辛勤。“狸奴”,猫的别名。用“聘”字,将猫拟人化,用表蚕妇的心情——希望求得帮助,说她喂养着一只猫。蚕快到三眠时,食量大增,夜间需要多次喂桑叶。这时收成在望,要更加尽心侍弄。因此,长夜点着灯,还请猫不时地唤醒她。其实,猫是不会唤醒主人的,这不过是种修辞手法,表现了蚕妇此刻的心理活动和彻夜不得安睡的辛苦。“重”,重重,一次次。“汝”指蚕妇。全词在蚕妇的辛苦劳动中结束。
全词描写了从卵的孵化到长大的全部养蚕过程,着重描写了在这过程中蚕妇的辛勤。这种题材在词中极为少见,可说是作者的一种尝试和创新。语言朴素,刻画细致详尽,生活气息浓厚,字里行间充溢着对蚕妇的强烈同情。陈玉几评江炳炎词:“琢春词艳艳如月,亭亭若云,萧然遇之,清风入林。程物赋形,而无遗声焉。至于审音之妙,钥合尺围,靡间丝发,昔人所谓神解者,非邪。”其中“程物赋形,而无遗声焉”二句,道出了本词的一些特点。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