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乃谷·买陂塘》原文赏析
同人诣孤山,议建和靖祠,并补梅鹤,词以纪事
莽苍苍、断垣衰草,无人来吊和靖。山中眷属空梅鹤,满目斜阳凄冷。君试省,剩七百余年,旧迹犹堪认。重来系艇。想一角添楼,二分临水,先合补疏影。闲身世,仕隐都难自定。不如沉醉无醒。买山有愿非虚语,笑指西湖为证。高处凭,把去住心情,诉与先生听。梦寻雪岭。更飞步登临,凭空歌啸,月下四山应。
宋初诗人林逋,在杭州西湖孤山隐居二十余年,逝世后仍葬在孤山。他终身不仕不娶,性好梅喜鹤,人称“梅妻鹤子”。本词即咏其人其事。
词从林逋身后的“湖山寥落”写起。孤山上,昔日林逋故居、墓地今已断墙残壁,衰草萋萋。开篇用的是逆笔,按照观察事物的过程应是先见断垣衰草,然后才有“莽苍苍”的感受,而词反过来先写“莽苍苍”的感受,然后追叙引发这种感受的断垣衰草,意在表现此种感受的强烈,并制造一种抒情的氛围.给全词定下“莽苍苍”的基调。词人慨叹林逋故址的寂寞,更感叹他身后没有知音,竟然“无人来吊和靖”。和靖,是林逋死后的谥号。林逋在世时声名颇著,范仲淹曾赠以诗说:“风俗因君厚,文章到老醇。”(《青箱杂记》卷十六)何以至今却“无人”来凭吊和靖了呢?词人在沉思:林逋“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宋史·隐逸·林逋传》)。林逋这种个性不合乎当今时世追蝇逐臭、争名夺利之风,以致被人忘却。林逋既没有卓著的功名,也没有显赫的官爵,因而也不为人所重。对林逋被人冷落遗忘的慨叹,寄寓着词人对现实、对自我身世的不平。作者官运不通,闲居草莽,来游孤山,对古思今,不免“同病相怜”。环顾四周,当年林逋的“眷属”“梅妻鹤子”已不复存在。“空”字,既是遗迹之荡然无存,也是主体心灵之空荡落寞。所见者唯有“斜阳凄冷”。这几句笔法错落,开篇“断垣衰草”写眼前所见;接写“吊和靖”,把思绪引向对古代林逋事迹的追寻;“山中”句则今昔合写,昔日“眷属”今已不存,思之令人惆怅;举目四顾,又是凄冷的残阳斜照,更增伤感。不仅是今古结合,而且一虚一实。“断垣衰草”是实景,“无人来吊和靖”是虚设;而“山中眷属空梅鹤”又是虚设,“满目斜阳”则是实见。虚实相间,笔致空灵。“斜阳凄冷”既是烘托孤山的孤寂冷清,又是点明词人及其诗友游览孤山的时间,一笔二用,运思甚巧。
词写林逋身后寂寞、环境冷清,是为下文张本。林逋身后无知音,今日“我”辈来游,理应修复古迹,光复人文,建立林逋祠堂,并种梅畜鹤,以期后之来者有以凭吊。故词写“斜阳凄冷”后,用“君试省”一祈使句唤起同人深思:自林逋之卒(1028年)至今(清道光初,1821年左右)虽已七百余年,故址遗迹虽然被萋萋衰草所遮没,但仍斑斑可认。今日我等重来,系舟孤山之下,理应修一祠堂,藉以纪念和靖。“一角添楼”三句纪同人的设想建议,即词序所谓“议建和靖祠,并补梅鹤”:在二面临水之处,添建一楼,并先种上几株梅花,好让游人凭吊。“疏影”,指梅花,借用林逋写梅花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上阕纪景纪事,下阕则纪情纪感。“闲身世,仕隐都难自定”,既是写林逋,又是词人自况。据《宋史·林逋传》说林逋“弗趋荣利”,他的隐居不仕是自我的选择,范仲淹赠林逋诗说“巢由不愿仕,尧舜岂遗人”,即是此意。林逋本是“不愿仕”,而词人却说“仕隐都难自定”,实寄寓着自我的不平与愤懑。世道黑暗,自我的命运不能自己主宰,人生道路无法由自我抉择,故说“不如沉醉无醒”,在醉乡中忘却现实人生,忘却精神的痛苦。这种“沉醉无醒”是中国古代封建知识分子、士大夫的典型心态。遇到人生挫折,遭受打击迫害,他们不是去与异己的力量抗争、拚搏,不是积极地行动、进取,去实现自我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而是逃避尖锐的矛盾冲突,或象陶渊明、林逋一样隐居山林,或象阮籍等人一样逃入醉乡。他们独善其身、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固然有值得肯定的一面,但“沉醉无醒”的消极人生态度却是应该否定的。词人说“仕隐都难自定”,实质上是说“仕”很难自定,“隐”终归还是可以的.因而他“有愿”“买山”,结庐归隐,并“指西湖为证”,向林逋先生发誓,决心效法他归隐林泉,忘却世事。这是正直的封建士大夫们最后不得已的归属。他们并不甘心归隐,但又无可奈何,满腔忧愤,只能“凭空歌啸”,在大自然中宣泄内心的郁闷。“梦寻雪岭”,想象日后孤山梅花盛开,犹如雪岭,遍地白花,暗香扑鼻。到那时再“飞步登临,凭空歌啸”,以抒胸中的豪情逸兴。“飞步”、“歌啸”这两个速度和力度感很强的动作性细节,传神地写出主体内心激荡难平的心绪。“月下四山应”,时空境界寥阔,而且极富于声响效果.读来余音袅袅,不绝于耳。
本词笔法轻灵活泼,纪事写景抒情。似全然不被格律所束缚,写来毫不费力,毫不凝滞。作者时而用祈使句引人沉思,时而以陈述句记叙同人的倡议,时或以独白和对话的方式写自我的心愿。词中几个动作的描绘,如“笑指”、“飞步”、“凭空歌啸”,不仅使抒情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也使词的艺术境界跳跃、动荡。歌声、语声回荡四山之间,也回荡于读者耳畔。
词不仅富于动态美,还体现出一种抑扬之美。开篇气氛低沉“凄冷”,结尾轩昂振奋。先抑后扬,词情变化。不过,本词也并非完璧无瑕。由于一任主体情思的自由抒发,不免词意有所重复,如下阕“高处凭”、“登临”、“凭空”,语意近似,虽然含意各有侧重,但在本来有限的篇幅中,语句重复,必然影响到思想情感的容量。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