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清平乐》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元好问·清平乐》原文赏析

忆 镇 阳

悲欢聚散,世事天谁管?梳去梳来双鬓短,镜里看看雪满。

燕南十月霜寒,孤身去住都难。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

元好问晚年,常往来于忻州(今山西)、太原、镇阳、镇州(今河北正定)、燕都(今北京市) 等地之间。显然,这首词应即作于某年冬天元好问离镇阳赴燕都的路上。

元好问的一生,经历过无数战乱、家破、国亡,流离、转徙,可谓尝遍了 “悲欢聚散”等种种况味。当他写此词时,金亡已廿余年。他既不肯当元朝的官,自无法获得安定的生活保障。他眼见在元王朝的统治下,底层人民仍过着辛苦艰难的日子,故无限愤懑往往溢于笔端(如《雁门道中书所见》诗)。他在此词中发出“世事天谁管?”的哀叹,乃是一种“穷极呼天”的表现。

元好问此时已年过六旬。“梳去梳来双鬓短,镜里看看雪满。”这苍苍白发,触起他无限悲凉。实际上,元好问何止是叹老嗟卑?他满怀“周万物而济天下” (《新斋赋》)的壮志,随着岁月的流逝,已都成泡影。面对着渐渐稀疏的白发,慨叹他虚度的青春年华,教他又何以自慰呢?

如果说,词的上片,纯系感慨;虽发自深衷,悯己悲天,但终觉形象不足。那么过片之后,词人已另辟新意境,着眼于现实,寄情于未来。“燕南十月霜寒”一语,既点明了写作的空间和时间,又渲染了全词的凄凉感受。“孤身去住都难”,意味着元好问于垂老之年,独自就道,置身霜天冻地之间,竟进也不得,留也不得。此中艰苦,确非亲历者不能言。“何日西窗灯火,眼前儿女团栾?”元好问只求回到镇阳与儿女团聚,或者寄希望于全家人都回到忻州秀容过太平生活。这也是人之常情和最低要求而已,全不作假、大、空式的豪言和壮语。因此读者读至此,感触自深; 怅望千秋,自难免为词人一洒同情之泪了。

杜仁杰在为《元遗山文集》作序时说:元好问“不使奇字,新之又新; 不用晦事,深之又深。但见其巧,不见其拙; 但见其易,不见其难。如梓匠、轮舆,各输技能,可谓极天下之工。”这段话固然是就元好问的诗文而言,但完全适用于作对元好问词的评价。这首词就是个明显例子。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