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春霖十首·琵琶仙》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蒋春霖十首·琵琶仙》原文赏析

五湖之志久矣,羁累江北,苦不得去。岁乙丑,偕婉君泛舟黄桥,望见烟水,益念乡土。谱白石自度曲一章,以箜篌按之,婉君曾经丧乱,歌声甚哀。

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归雁啼入箜篌,沙洲共飘泊。寒未减、东风又急,问谁管、沈腰愁削。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

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今夜冷,篷窗倦倚,为月明、强起梳掠。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

这首《琵琶仙》,是鹿潭怀乡词的代表作品。词前有小序,交待作品的创作缘起和有关事项。“五湖之志”即归隐之志,为一篇宗旨。黄桥镇在江苏泰兴县北,鹿潭故家江阴,与黄桥一江相望。“岁乙丑”即同治四年(1865),这是泛舟填词的时间。其时鹿潭已移住泰州,经常漫游扬州、泰兴及黄桥一带。“谱姜夔自度曲”,说明词调由来,《琵琶仙》即为姜白石创制的词调。箜篌,古乐器,至宋已失传,此或借指琵琶之类乐器,因与词牌犯复,故以箜篌代称。婉君姓黄,为鹿潭姬人。周梦庄《水云楼词话》云: “鹿谭善评箫,每得新词,即命婉君歌之”。“小红低唱我吹箫”,鹿谭有意选用白石《琵琶仙》词调,似不无比拟之意。“婉君曾经丧乱,歌声甚哀”,“丧乱”为时代背景,“哀”字乃一篇底色。

上阕直抒故园之思。词作于泛舟途中,即以“舟”字落笔。但下笔又不平平叙起,而是由泛舟联想归舟,又由“归”字生出无限感慨: “天际归舟,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 。“天际”指他乡异地。鹿谭中年漂泊,游食江淮,晚年携婉君流寓泰州;此时泛舟黄桥,与故乡江阴一水之隔,咫尺天涯。“天际”二字,透露出词人有家难归的无限惆怅,而“天际”与“归舟”对举,强烈的反差又传出作者心声: 此生若能归返,便是人世间最大乐事。但下句“悔”字却把语义推入反面。“悔轻与、故国梅花为约”含两层意思: 当初有约,却至今未能归返,是为可悔; 不能践约,徒劳乡园风物苦苦相待,累及梅花,尤为可悔。语气自谴自责,反意以求之,便见深深失望和万分凄楚。下两句“归雁啼入箜簇,沙洲共漂泊” ,写眼前景况。归雁乃泛舟所见。“啼入”亦可作两层理解,一是指箜簇哀切,有如雁声凄厉; 一是指归雁的悲鸣与词人的箜簇之声相和,组成一支思归共鸣曲。“沙洲”句,物与人一笔写尽,突出他们共同的命运是漂泊天涯,远离乡园。“寒未减,东风又急”两句,瞻念将来,从时光流逝发抒感慨。“寒未减”是初春时节,“东风又急”,进一步强化春寒料峭景象,渲染旅中苦况。下句 “问谁管、沈腰愁削”,明揭“愁”字。“沈腰”,语出《梁书·沈约传》:“百日数旬,革带常应移孔。”后人即以“沈腰”作腰围减损、身体瘦削的代称。“问谁管”三字作一反诘,是悲伤感叹语气。李肇增《水云楼词序》,称鹿潭“与人轻直无曲贷,见者或惮之”,晚年“为世摈弃”,都说明他书生意气,坦直豪爽,与俗流格格不入。可见这里“问谁管”三字不无来由。垂老而羁留异乡,举目又多遭冷眼,故发语便为愁苦之音。下三句宕开一笔,只叙泛舟情事: “一舸青琴,乘涛载雪,聊共斟酌”。青琴是古神女名,《汉书·司马相如传》: “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绝殊离俗。”这里指代婉君。鹿潭携姬人于惊涛雪浪之中,泛舟载酒,巡游观赏,似乎十分悠闲。但从“聊”字透出信息,兕觥频举,中流泛舟,只是聊以消忧。李渔《窥词管见》说得明白:“自首至终,皆诉凄怨,其结句独不言情,而反述眼前所见者,皆自状无可奈何之情”。

下阕便紧扣“愁”字,抒写由乡愁生出的无限凄怨。过片两句,“更休怨、伤别伤春,怕垂老心期渐非昨”,伤别伤春,乃鹿潭晚年最为习见的感情面目。《水云楼词》里有许多赠别、忆旧,怀乡的作品,“忧时伤乱之怀,牢落坎坷之遇,一以倚声出之”(周念永《水云楼词跋》) ,其中尤多晚年作品。作者解释这一创作现象为“怕垂老心期渐非昨”,“心期”即心情,词人担心年届老暮,心情更不似往日。他往日的心情又如何呢?大概从遭母忧去官羁旅东台之时起,他便每每在作品里表达思乡之念。《八声甘州·赠褚又梅》是他去官后第二年之作,词中有云: “漂泊可怜淮海,风雨醉殊乡。长铗归来未,燕子空梁。”以后这方面的作品日渐增多,如《霓裳中序第一》:“乡程远,何时孤棹,卧听倚楼笛”。可知丁巳(咸丰七年,1857) 去官后至同治四年(1865)的近十年中,鹿潭一直眷眷思归。但眼见时光流逝,而境况益发凄凉,归乡之愿已成画饼。词中说生怕长此下去,这怀乡一念,也愈见淡泊了。正话反说,可知是万分痛彻之语。“弹指十年幽恨,损萧娘眉萼”,便紧承上句,直抒十年来有家难归的愁怨。萧娘,喻指美好的女性,此指婉君。“损萧娘眉萼”是“愁损双蛾”意。鹿潭《角招·送宗湘文入都》一首有“十载江乡烽火”句,则“十年幽恨”之“十年”,又隐含十年烽烟不息、乡路间阻意,点出序中“丧乱”二字,为飘泊难返之社会背景。以下数句: “今夜冷”遥应“寒未减”三字,述写气候环境。“篷窗倦倚”之“倦”由“冷”字生发,见出情绪的低沉。“为月明、强起梳掠”两句作一转折,稍稍扬起。而“强”(勉强) 字却已从春江赏月乐事中减却欢快心绪。歇拍“怎奈银甲秋声,暗回清角”便作一跌,把凄切哀婉情绪推向最深最浓处。银甲是银制的假指甲,用以弹筝、琶等弦乐。秋声乃悲凉之声。清角,古代五音之一,为乐声中最悲切者。春江月夜,对酒当歌, 银甲弦, 知音顾曲, 本亦雅人韵事,但乡国之念萦回胸中,不觉诉诸指端,流于声口,哀婉低回,无限悲伤。由“怎奈”二字,可知愁绪深沉,排遣无计。行文至此,羁旅之情、乡土之念以及由此生出的凄怨伤感,便经辗转往复,娓娓诉尽。潭献评说: “屈曲洞达,齐梁书体”。(《箧中词》五)一语道尽本词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