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诗歌·袁枚·渡江大风》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清代诗歌·袁枚·渡江大风》鉴赏

袁 枚



水怒如山立,孤篷我独行。

身疑龙背坐,帆与浪花平。

缆系地无所,鼍鸣窗有声。

金焦知客到,山郭远相迎。



此诗是袁枚写自己乘船渡过长江时的情状。烈风激水,怒涛山立,孤帆独行,巨鳄鸣窗,描绘得有色有声,十分动人心魄。这仅仅写景,还是有何寄兴?且读完全诗后,再作议论。

* * * *



略释诗中几个疑辞之后进行全诗语译——

一、释词:

孤篷——即孤舟。篷,指篾制的遮挡风雨和阳光的船篷。

无所——即无处。

鼍——鼍的繁体字(读tuó驮),即扬子鳄,俗称“猪婆龙”。其皮坚牢,可制鼓面,称“鼍鼓”。它能鸣,声如鼓。晋安《海物记》:“鼍霄鸣如桴鼓。”今江淮之间谓鼍鸣为鼍鼓。(详见陆佃《埤雅·释鱼》转引)此处用以形容风涛相击之声。

金、焦——金者,指金山,在今江苏镇江市西北大江边,原在长江中。焦者,指焦山,在今镇江市东北江心,两山遥相对峙,为旅游胜地。

二、语译

风啸水怒,

孤舟独行浪峰间;

身置龙背,

风帆涛花比高与天连!

缆绳无系,

扬子鳄鸣声撼窗颠;

江山灵性,

远处金、焦迎客前。



这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借景喻人诗。作为写景诗,诗意了然,容易领略;而作为借景喻人诗,就要多费思量了。它的兴寄究意是什么呢?从诗中所缀有多种形象与意象可知,它是借描写乘船遇上狂风巨浪而不惊的情景来咏志的。特别是诗尾两句,透露了诗人那种在风浪中泰然自若的心情,更晓明一个为人之理:任恁风吹浪打,稳坐钓鱼台。

此诗在赋写手法上,也有一点值得注意,即:拟人与设喻法的巧妙运用。比如:怒水涌浪如聚山;乘船有似坐龙背,金、焦二山出郭迎客,还有以鳄鸣有声来喻浪风相击作响等等。这样,就使诗中的蓬船、浪涛、风声和江屿等等物象,全部活物化了、拟人化了,显得诗情特真,诗趣特浓,诗旨也随之变深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