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彝尊·消息》原文赏析
度雁门关
千里重关,凭谁踏遍,雁衔芦处?乱水滹沱,层霄冰雪,鸟道连勾注。画角吹愁,黄沙拂面,犹有行人来去。问长途,斜阳瘦马,又穿入,离亭树。
猿臂将军,鸦儿节度,说尽英雄难据。窃国真王,论功醉尉,世事都如许。有限春衣,无多山店,酹酒徒成虚语。垂杨老,东风不管,雨丝烟絮。
雁门关在山西代县北部,为长城要口之一。两山夹峙,形势雄伟。古时重兵戍守,向为征战之地。康熙三年(1664)九月,朱彝尊北上大同,在他的同乡先辈、时任山西按察司副使曹溶处为幕友。次年二月,随同曹溶西出雁门关。秋,再度雁门关至太原。这首词即是二月间初度雁门时写的。
《消息》本名《永遇乐》,宋晁补之词改名《消息》。此词上片写了雁门关的关势雄峻,也写了它的陈迹荒京。关势雄峻的山川赋予和历史造就的,陈迹荒凉则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人世沧桑。这种昔日雄名与今日衰败对比强烈而又并存共容的景象,正是千年古关经过历史沉淀后的特有风貌。上片起笔“千里重关”,一如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千古江山”,发调揭响,语可镇纸。朱彝尊作词宗尚南宋的姜夔与张炎。集中有《水调歌头》。“送钮玉樵宰项城”一词,自谓“吾最爱姜(夔) 史 (邦卿) ,君亦厌辛 (弃疾)刘(过)”,对辛词有所不满。但是朱彝尊游历幽并的一些词,却格调遒上,时有变徵之音,可以说“歌词微近稼轩风”了。这首跃马雁门关的《消息》,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按《代州志》谓: “雁门山岭高峻,鸟飞不过。惟有一缺,雁来往向此中过,号雁门。山中多鹰。雁至此皆相待,两两随行,衔芦一枝,鹰惧芦,不敢捉。”又《古今注》谓,归雁“每至还河北,体肥不能高飞,恐人虞人(猎者)所获,每衔芦数寸,以避矰缴。” “凭谁踏遍,雁衔芦处” 二句,即借上述故实与传说,极言雁门山的险峻高危,人迹罕度。凭谁,仗谁。“凭谁踏遍”,犹云无人踏遍。只有雁飞能过。但以问句出之,悠悠发问,加强了语调力度和历史涵量。滹沱河发源于山西繁县,流经雁门东南。“乱水滹沱”,指其横流乱注。雁门山一名勾注,以山形勾转,水势注流而得名。“鸟道连勾注”,指其山势高峻。上有重霄冰雪,下有滹沱乱流,展开了寒天雪野、山岩峭拔的雁门关的立体全景,画面已经呈露出一片荒寒之意。接着便转入千年古关的今日荒寒景象。“画角吹愁,黄沙拂面”,依然为边关的萧瑟气氛。“犹有行人来去”,则维系今古,传达了雁门关这个古代陈迹上的当代信息。而眼前的斜阳瘦马、长途离亭,除了暗寓雁门关的昔盛今衰,还表达了词人意味深长的历史感喟。盘旋崎岖的雁门古道,本身就象一部古老而漫长的历史。它在历经沧桑巨变中失落了原有的雄姿与风采,但行人犹艰难跋涉于风沙扑面的茫茫征途上,运行不息,走向杳无尽头的苍茫之中。朱彝尊此词上片突出雁门关的雄峻与荒凉,两者的色调是统一的。这种历史感喟即是激荡其中的感情潜流。
下片进而怀古。猿臂将军即西汉名将李广,李广臂长如猿,伸展自如,天性善射。他曾为雁门、代郡、云中等地太守,皆以力战闻名。元光六年(前129),他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因罪贬为庶人。居蓝田南山时,以夜行遭到霸陵醉尉的呵责。见《史记·李将军列传》。鸦儿节度指晚唐藩镇李克用。李克用,少骁勇,军中号曰“李鸦儿”。中和元年(881),任代州刺史、雁门以北行营节度使,故戏称曰“鸦儿节度”。乾宁二年(895 ),李克用以讨李茂贞为名,进兵直至长安渭桥,唐昭宗因而出奔南山。此后李克用破王长渝,入邠州,唐昭宗遂封李克用为晋王。按《庄子·胠箧》篇说:“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史记·淮阴侯列传》记韩信平齐后,求为假王。刘邦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 ”遂封韩信为齐王。朱彝尊用上述两个典故合成“窃国真王”一词,用于沙陀首领李克用身上,褒贬得当,入木三分。李克用死后,葬于雁门。朱彝尊同时有《满庭芳·李晋王墓下作》,也称许“独眼龙飞,鸦儿军至,百战真是英雄”。与雁门关有关的历代战将,可谓“说尽英雄难据”,何止李广、李克用二人。但朱彝尊这里提到他们,一是李广、李克用二人威名最著,二是“猿臂将军”正好与“鸦儿节度”组成一付天然巧对。就连“窃国真王”、“论功醉尉”一联,经过词人的巧妙运思,同样属对工稳,寓意深切。这在词人感叹“世事都如许”的怆然怀古之余,还带有一点幽默的成分和别致的雅趣,读者不禁为之莞尔赞赏。“有限春衣,无多山店”一联,亦吐属清雅,辞味醇厚。时值二月,北地春晚,严寒未退,雪意犹浓。不说雁门关的初春奇寒难禁,而只说自己春衣有限,显得思深而语曲,言下即有“春寒料峭客衣单”之意,与上片的“层霄冰雪”暗相照应。“无多山店”也要深一层去理解,意思是说关路荒凉,无酒可沽。而登关则不能畅饮,怀古则无以酹酒,客程寂寞,旅况萧条之意,尽在其中。这一联意在表达冲寒过关、情绪索寞之状,但语意含蓄,令人咀嚼。姜夔诗词,常重句法,他的《白石道人诗说》云:“句意欲深、欲远,句调欲清、欲古、欲和,是为作者。” “有限春衣”一韵,大体上合乎这个标准,有白石句法意度。歇拍“垂杨老,东风不管,雨丝烟絮”,在古柳傍道、烟雨迷蒙中告别了雁门关,以景语作结,情意不尽。不过有一点须略作说明,“垂杨老”并非说春光将逝。这种理解与全词时令不合。词人在这里是感叹古道两旁的杨柳同衰落的雁门关一样,绵历岁月之后已经枯枝衰叶,尽管东风拂煦也难以萌发新枝,重展鹅黄嫩绿了。这同唐时王之涣《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机抒差同。只是王之涣意谓玉门关地域遥远,朱彝尊则意谓雁门关年代久远,彼此的着眼点有所区别。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