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临江仙》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杨慎·临江仙》原文赏析

戍云南江陵别内

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远水,独自上孤舟。

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 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这首词是杨慎谪戍云南途中,与妻子相别时的作品。正德十三年(1518) ,杨慎娶尚书遂宁黄珂之女黄峨为继室。黄峨少受庭训,博通经史,能诗文,善书札。结褵之后,夫唱妇和,甚为相爱。嘉靖三年 (1524)秋天,杨慎贬谪出京时,黄峨伴送南下,溯江西上洞庭,行至江陵始别。他们在江陵分别时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诗有“江陵初解帆,仓皇理征衫。家人从此别,客泪不可缄。……”(《恩遣戍滇纪行》)曲有“白云江陵古渡边,解征帆,上征鞍,楚塞霜寒枫叶丹……” (《仙吕点绛唇·滇南行》)词就是这首《 临江仙》。

词的上片,写江陵渡口告别的景况。江陵是春秋时楚郢都,其西的南津关,是西陵峡的出口处,江岸狭束,形势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的要塞。西陵峡是巴东三峡之一。西起巴东县官渡口,东至宜昌县的南津关,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诗人站在江边渡口,一眼望去,那连绵不断的“楚塞巴山”扑入眼帘,就仿佛横亘在渡口一样。这里的“横亘”,不仅仅是实景,也是一种心理感受。诗人想起溯江而上即可入蜀返乡,而今却不得不去那烟瘴之地;和自己亲人即将分道,这一别也不知何日才能相见,心里是十分压抑悲伤的。江边渡口原来有一座楼,供游人观赏江上风光。但因离别悲伤,登楼只会更增悲感。因而诗人接着告诫自己“莫上江楼”,用反笔含蓄地表达了临别的痛苦。“征骖去棹”句,正面写离别。一个骑马独自去永昌卫,一个乘舟独上西陵峡,两人相隔将愈来愈远了。各自登程后,两人频频回首相望,愈走愈远。“相看”两句,写出了他们别后遥遥相望的情状。当诗人看到妻子在远远的江边独自登舟而去时,一种空虚感袭击他的心头,使他感到无限的孤单寂寞。

下片,抒写别后的心情。妻子登舟去后,诗人久久伫立在江边,黄昏时分,他看到江边沙滩上的水鸟,在洲上双宿双飞,心里对鸟的多情十分羡慕。无知之鸟能成双成对,而有情之人却不得不劳燕分飞。这里诗人暗用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意。由江边双宿双飞的水鸟,想到自己夫妇的分离,深深感到人不如鸟。月亮升起了,诗人爱月,曾写过许多咏月的诗,然而今夜他对月却是一腔怨意,他埋怨月无情,偏在人离别时圆,他诘问月为什么要在他离别时用“团团清影”照着他。月本无情,“阴晴圆缺”本是自然规律,这个诘问似乎无理,但却有情。这是以物之无情,反衬人之多情。这一“羡”一“怨”,就十分有力地表达出诗人别后的真挚深厚的感情。前人评杨慎词,多认为其患在“好尽”,就是说他的词使人一目了然,没有余味。但这首词却写得极有情致,耐人寻味。全词纯用白描,几乎人人能懂,然颇为婉曲,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