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翥·多丽》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张翥·多丽》原文赏析

西湖泛舟夕归,施成大席上,以“晚山青”为起句,各赋一词

晚山青,一川云树冥冥。正参差、烟凝紫翠,斜阳画出南屏。馆娃归、吴台游鹿; 铜仙去、汉苑飘萤。怀古情多,凭高望极,且将尊酒慰飘零。自湖上、爱梅仙远,鹤梦几时醒? 空留得、六桥疏柳,孤屿危亭。

待苏堤、歌声散尽,更须携妓西泠。藕花深、雨凉翡翠;菰蒲软、风弄蜻蜓。澄碧生秋,闹红驻景,采菱新唱最堪听。见一片、水天无际,渔火两三星。多情月、为人留照,未过前汀。

清代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 》谓:“学词先以用心为主,遇一事,见一物,即能沉思独往,冥然终日,出手自然不平。”从生活到创作,中间必经过“沉思独往”凝神构思的阶段,不过,成绩怎样则似乎在此之前已经决定,因为对事物深入细致的观察乃为首要,所谓“写得不真”的文章,其实大部分都源于“看不分明”。是高手还是庸才往往在观察阶段已经判别清楚。

《蜕岩词》里写景咏物的篇章相当多,《多丽·西湖泛舟夕归》更属其中的代表作,大可藉以窥测张翥观物的独到处。

“晚山青”四句为景语,自远处摹写西湖傍晚的景色。这里所捕捉的物质真实,相当具体,张翥不单捕捉了山、树、云烟、斜阳等物象,连它们的色彩(青、紫翠),线条对比(一川、参差),光暗变化(由“冥冥”到斜阳夕照)也丝毫没有遗漏;而且由“烟凝紫翠”的凝定状态到“斜阳画出南屏”,“画出”这个动态的出现,显示了一段时间的进展,正好反映作者舟行的过程,非独令整个西湖晚景鲜活如画,甚至更具备一种连续呈现视觉意象的电影性质。张翥敏锐而准确的观察能力,在这短短廿二个字里已经可见一斑。

“斜阳画出南屏”一句总结前数句,通过“画出”两字赞扬了西湖风光如画的美景:“南屏”正点遊地,由虚入实,下开“馆娃”各句的历史想象,笔力雄浑。日暮归家的女娃与鹿、萤等自然景物,映进“怀古情多”的作者眼里,顿然变成别具情味的意象,引发沧海桑田,盛极而衰的唏嘘。当年的胜景,由于时空隔断,不管怎样登高极望,也没可能再见,遂形成一股失落的情绪,只有寄情于酒。“自湖上”句承怀古意而来,联想到当年隐居孤山梅妻鹤子的林逋。然而,人事变迁,留存的只不过徒剩形骸的景物而已。故张翥有 “几时醒”的慨叹。这种透视物象内在精神的体会,与前部分集中描摹外象的态度又自不同。

词发展到“空留在”句,情绪越来越低落,直至过片才振起新意,以怜取眼前事物的积极精神取代徒然怀缅过去的态度。放歌狎妓的举动激发了别一番情趣,张翥进而发掘西湖当前的美景,这时候他的观察就更加细致入微了。“藕花”、“菰蒲”两对偶句深入捕捉湖中生态的活动情况,其深细清晰的程度,竟如电影的特写镜头,炼字方面亦见讲究,像“软”字富于触觉感受,“弄”字之表现自然气象彼此之间的和谐呼应,就如实地记录了一个生意盎然的有情世界。“澄碧”、“闹红”两句把镜头拉开,摄取荷塘秋色; 末四句再推远,此时作者的视域大抵已还原到开始时之广远,只是由于时间改变,这时所见已成一片月夜的景致,首尾遥遥呼应,游览过程的所见所感就仿佛被一对括号涵括着一样——这对“括号”就是全词折取的时间起迄,也就是由日落至月上这个时间段落。凭着敏锐的观察力与强大的概括力,张翥把这段时间游湖的视觉和空间的感觉仔细地捕捉下来,再加上雅丽洗炼的文笔,遂成千古传诵的名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