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从郁·西江月》原文赏析
题邯郸王化吕仙翁祠堂
壁断何人旧字?炉寒隔岁残香。洞天人去海茫茫,玩世仙翁已往。西日长安道远,春风赵国台荒。行人谁不悟黄梁?依旧红尘陌上。
这首小令,是作者在邯郸(今属河北)访吕仙翁祠堂有感而作的。吕仙翁,详见下文所引唐传奇《枕中记》。
作者去吕仙翁祠堂凭吊时,祠堂已经破败不堪。起句“壁断何人旧字”,言墙壁断裂,壁上题字既不知书写者是谁,而且字迹陈旧,可知已写了多年。次句“炉寒隔岁残香”,说明香炉里存的都是冷灰,今天已没有人再来烧香求仙了。作者善于捕捉典型事物,只两句就把一座荒废的祠堂鲜明地刻画出来。下文触景生情,很自然地想到祠堂所供奉的吕仙翁:仙翁去了洞天仙境,如入茫茫大海,渺不可寻,这位玩世超逸的人,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洞天,是道家所称神仙居住之地。
这上片四句,由前两句的眼观而引入后两句的情动,虚实相间,联缀自然而紧密。
下片四句,由怀古而引起对世事的慨叹。起句“西日长安道远”,用晋明帝幼年回答父亲晋元帝日近长安远的故事。长安在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之西,故言“西日”,兼与下句“春风”相对。作者这里用长安典故,也鉴于长安乃过去几个朝代的京城,曾历经兴废,与战国时赵国都城邯郸有相似之处,因而引出下句。第二句“春风赵国台荒”中的“台”,指邯郸的丛台。当年赵王在邯郸城内建数台连聚,因名丛台,丛台在战国时原是繁华所在。作者写此词时,上距丛台之初建已一千四五百年。当日繁华的市集只剩下荒凉的台址,于是兴废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悟黄粱”,用唐沈既济传奇小说《枕中记》的故事。小说叙述有卢生在邯郸旅店遇道者吕翁,自叹穷困,吕翁从囊中取一枕授他,告他枕此就能如意。时店中方煮黄粱。卢生就枕入梦,历尽富贵,及一觉醒来,店中黄粱还未蒸熟。词人用这个故事,慨叹世人谁也不醒悟名利是身外之物,依旧为追逐荣华富贵而奔竞不已。红尘,尘土飞扬处,也即繁华热闹之所,佛道中人以喻人世。陌上,路上,与上句“行人”呼应。
全词组织严密,层次分明,首尾呼应,感情变化脉络可寻;用典贴切自然,无雕琢迹象;语言亦明白晓畅。作者流传下来的词虽仅此一首,但已可看出他对此道深厚的学养和不凡的技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