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龙启瑞·书郭玉传后
《传》称玉为太医丞多有效应【1】。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2】,而医疗。贵人时或不愈,玉亦因有四难之说【3】。余尝读而病之【4】, 以谓玉特世俗者流【5】,浅之乎为术者也。玉诚能精其术以济世,则惟吾之所为而必其效【6】。而何富贵贫贱之足易其志哉?玉惟不能内自决于必胜之术【7】,故不能不震于外而失其故智,【8】不然,何以羸服变处而一针即愈邪?【9】岂非技不能通乎道【10】,其技固有时而穷邪?然人有疾而使医者不能自尽其意, 则亦可危之甚者也!
【注释】
【1】《传》: 指 《后汉书·方术传》。
【2】 厮养: 厮为干粗活的下人或仆役; 养, 指做饭的炊事人员。厮养合起来即指仆役或贫贱之人。
【3】 因: 因此, 指为贫贱之人能治好病, 而为富贵之人却治不好。
【4】 病: 在这里是意动用法, 以……为病, 即认为……有缺失。
【5】 特: 只是、只不过。
【6】 必: 一定做到。这句话中的“吾”是泛指代词, 就是说, 我想做什么事情就一定会达到效果。
【7】 决: 决断、判断。
【8】 震: 震动, 这里指惊恐、害怕。
【9】 赢: 贫弱。赢服变处: 指 (富贵人) 穿贫贱人的衣服改变住处(住到贫贱人的地方去)。
【10】 道: 医学讲求道术方药。道是医术的最高境界。
【赏析】
《书郭玉传后》是一篇杂感类散文。全文由三个“意境”段落组成: 第一段自起始到“玉亦因有四难之说”, 叙述郭玉的事迹, 是下文议论的素材, 言简而意赅; 第二段自“余尝读而病之”, 到“其技固有时而穷邪?”阐发作者主要观点。最后一段, 峻冷一语, 警告世人。
郭玉事迹, 载于《后汉书·方术传》中。汉和帝时, 郭玉为太医丞,其医术之精, 即使皇帝亦“叹息称善”。更兼为人仁爱谦逊, 贫贱仆役之人, 也必定尽心尽力为他们治病,“见有疾者, 时下针石, 则应时而效”。然而富贵之人得病, 却有时治不好。有一次, 一个贵人得了病, 让郭玉治疗, 却没有见效, 皇帝就让他打扮成贫民, 住到贫民住的地方, 然后请来郭玉, 郭玉看病后,“一针即差” (差;病症减轻)。皇帝召来郭玉, 问其原委, 郭玉就提出了为贵富之人治病的“四难之说”: 第一, 富贵人平日惯于颐指气使, 气势骄横, 即使治病时也是如此, 不听医生劝嘱; 第二, 不顾惜身体, 纵欲、酗酒、食宿无节; 第三, 身体虚而不健, 平日锦衣玉食,有病之时, 身体愈弱, 稍一用药,往往就会被药所伤; 第四, 骄奢淫逸,贪图享受, 不愿锻炼身体, 也容易生病, 又因体质差, 抵抗力弱, 病亦不容易痊愈。针灸有一定的深浅度, 治病的时辰也有一定的规定, 富贵之人往往不能让医生按标准治疗,忸怩躲避,容易错过治疗时机。他们平日的威风使医生心怀恐惧,于是为他们治病就要不断地考虑如何减少疼痛,致使医生不能尽心尽意地治疗。
“《传》称玉为太医丞多有效应”,作者不以为然,而认为郭玉也不过是“世俗者流”,医术并不高明。按照一般人的看法,郭玉医术精深,在封建社会,能够“仁爱不矜”,在治病救人方面,又能“重贱轻贵”,实在应算是一个难得的德艺高超的医生。然而作者不这么看,“余尝读而病之”一句,起承转折,表明作者一定是有一种新的与众不同的观点,让读者为之一顿,然后产生一种渴望,急欲一读而后快。下面一句“玉诚能精其术以济世,则惟吾之所为而必其效。而何富贵贫贱之足易其志哉?”这是全文的“眼”。刘熙载谓“诗眼,有全集之眼,有一篇之眼,有数句之眼,有一句之眼;有以数句为眼者,有以一句为眼者,有以一二字为眼者。”刘氏所论虽限于诗,然施之于文,亦尽合也。文章之“活”,唯在文“眼”之活否,这正如绘画所谓的“点晴”之笔。
这篇文章的“眼”就在于此,它表明了作者的一种理想。“而何富贵贫贱之足易其志哉?“世俗之士,多“重贵轻贱”,纵如潘安亦不免参拜路尘。富者骄奢淫逸,专横跋扈,却总有人如蛆附腐骨。贱者虽终日劳苦,而仍不免乞人白眼,故世有“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之说。于是世俗之达者,或古之所谓名士,则反其道而行之,“重贱轻贵”如嵇康、郑燮之流,与前者相比,似可谓富有人情味了,然仍不足。究其实,则二者无殊。将人类分为“贵贱”二类,态度有“轻重”之分,怀不平等之心,处不平等之世,则必为不平等之事,诚不能算是达者。因此作者认为郭玉在德行上不能算是达者,只能算是一个“世俗者流”,在医术上就表现为不能持之以恒,易受外界的影响。贫贱之人能“一针而差”,富贵之人却不易见效。“岂非技不能通乎道,其技固有时而穷邪?”这里“道”是医学的最高境界,达到这种境界就可以运用自如,不为俗务所牵,是则“无贵无贱,无长无少”皆可“一针而愈”矣。这是说郭玉在医术上也并不高超,只能算是个“世俗者流”而矣。
龙启瑞是清道光年间进士,对当时的官场不很满意,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向往官民、贫富、贵贱平等的社会,而这种平等首先就要在人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平等的观念。从这里可以反映龙启瑞或多或少受了一些西学东渐的影响。这篇文章借对郭玉的批驳而表露了他的这种思想。
最后,作者笔锋一转,“然人有疾而使医者不能自尽其意,则亦可危之甚者也!”以峻峭冷拔之语,警告当世者,如果不视现状,居高自傲,则无异于“讳疾忌医”,危殆之至。为医之道既如此,那么其他方而就可想而知了。作者处身权贵之间, 不愿同流合污, 但又不愿如“匹夫匹妇之自经于沟读”。然虽已有宽广之心, 惜同志甚少, 故不得不痛挥针砭, 以喻为宦者。
本文在写作上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一个“精”字上。全文一百六十二字,而其内容之丰富堪为钦佩, 既叙述郭玉事迹, 又阐发自己的见解, 又为世人提出告警, 诚为字字珠玑。文中连用三个反问句, 使得文章产生出一种咄咄逼人的气势, 也增强了它的说理性, 合于作者所倡的为文“有裨实用”的目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