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顾炎武·与人书》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文观止·顾炎武·与人书

《宋史》言,刘忠肃每戒子弟曰【1】 :“士当以器识为先【2】, 一命为文人, 无足观矣。”仆自一读此言,便绝应酬文字, 所以养其器识而不堕于文人也。悬牌在室, 以拒来请,人所共见,足下尚不知耶?抑将谓随俗为之而无伤于器识邪?中孚为其先妣求传再三【3】,终已辞之,盖止为一人一家之事,而无关于经术政理之大,则不作也。

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4】,若但作《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诸篇【5】,而一切铭状概为谢绝【6】,则诚近代之泰山北斗矣【7】;今犹未敢许也。此非仆之言, 当日刘叉已讥之【8】

【注释】

【1】刘忠肃:名挚、字莘老,宋永进东光人。嘉祐进士,曾任监察御史、中书侍郎等官职。卒溢忠肃。

【2】器识:器量与见识。

【3】中孚:姓李、名颙,字中孚,陕西盩厔(今周至)人。清初大儒,以昌明圣学为己任。明亡后,隐居不仕,康熙时欲征其为鸿博,他借口有病坚辞不就。与顾炎武交好。

【4】韩文公: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著名文学家。祖籍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卒谥“文”,故后世又称韩文公。曾倡导古文运动,对我国古代散文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5】《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均为韩愈说理明志的文章。

【6】铭状:一种歌功颂德的文体。

【7】泰山北斗:泰山为众山之首,北斗在群星中最亮,比喻为众人所景仰的人或某领域水平最高的人。

【8】刘叉:曾慕名追随韩愈,后对韩愈写铭状有所讥刺。

【赏析】

《与人书》是顾炎武以“书”的形式写的系列议论散文,本文是第十八。“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多作应用文体,即书信,但也常作议论文体使用,以书信形式出现,夹叙夹议,形式自由,易于引出论点,便于发挥。古代许多著名文学家常以这种形式写议论文。

本篇《与人书》十八,以及《与人书》三、二十三等篇,都是以“书”的形式谈论治学之道的议论文,明代的学风文风,总的说来,流于空疏,往往只求文辞形式, 而不重实际内容。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 向以“好古敏求”、治学严谨著称。作为爱国者, 他虽极力抗清, 但终未能实现复明抱负, 而作为学者, 他却大有成就, 很有影响。他大力倡导“经世致用”, 特别强调论文的社会作用, 极力扭转明代的不正文风学风。顾炎武在本文中突出强调“士当以器识为先”, 即是他治学主张的体现。他的见解与主张, 开启了清朝一代优良学风。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一开头, 借用 《宋史》介绍宋朝学者刘忠肃告诫其子弟的话引出本文论点, 起到借古论今的作用。这是古人常用的开头方法, 可以收到自然、简练而又突出论点, 并增强文章说服力的作用。“士当以器识为先, 一命为文人, 无足观矣。”这是刘忠肃告诫子弟的话, 也是顾炎武的见解与主张, 也就是本文的论点。作者在摆出这一论点之后, 摆了三个事实作为论据, 对论点作了有力的论证。作者首先摆出自己的感受和行动:“仆自一读此言, 便绝应酬文字,”并“悬牌在室, 以拒来请”。作者以如此坚决的态度和行动来“养其器识, 而不堕于文人也”。顾炎武确是身体力行, 堪称楷模。以自己的亲身感受现身说法来证明论点, 很有力量。作者摆的第二个事实是他坚拒友人之请的事。李颙是明末清初抗清义士之一, 在其母的教导下, 李坚不与清廷合作, 不但拒不做官, 为了表示态度坚决, 常常反锁柴门, 不接待来人。但唯独顾炎武例外, 只要顾往访,他必款待, 可以说他们二人是志同道合的过命之交。然而, 就是李颙这样一位知交再三求顾为其故去的母亲作传, 顾也坚辞不写。他坚持做到:“只为一人一家之事, 而无关于经术政理之大, 则不作也。”顾炎武治学严谨, 谨守信条, 以至于斯, 可钦可敬! 他以此作为本文论据之二, 说明“士当以器识为先”,确可收到令人确信无疑, 心折口服的效果。作者行文并未停留于此, 紧接着又摆出了第三个更有说服力的事实: 一代名家韩愈未能坚持器识而落入可叹境地。文章以假言判断的方式, 举出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文公的深刻教训, 从反面证明论点。顾炎武写道, 如果韩愈只写像《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这样一些文章, 而一概拒绝写歌颂个人的“铭状”, 那就是当之无愧的近代的“泰山北斗”了。作者在此提到的 《原道》、《原毁》等文章, 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针砭时弊, 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的著名论文。“泰山北斗”是比喻说法, 韩愈曾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对扫除汉、魏至隋八代的崇尚浮华之风的弊病起了很好的作用。本是一代宗师。可惜韩愈也没有完全摆脱流弊, 未能一概拒写“铭状”, 以至遭到投在其门下的刘叉的讥讽, 因此, 顾炎武也不敢真正赞许他为“泰山北斗”了。一代文豪落得顾炎武为之慨叹, 古人的得失, 确令读者深思, 震人心魄, 以此为论据, 进一步证明本文的论点, 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

全文三个事实论据,一个比一个有分量,再从正反加以对比,充分证明了“士当以器识为先”是个正确的观点。从结构上看,可说本文是论点鲜明、正确,论据确凿、充分,论证严密,很有说服力。全文结构严谨,层层紧扣,论据逐步加重,发人深思。文章谈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全文却仅一百八十九字,确实是一篇言简意深的好文章。从写作上来说,是简练为文的范例。

从内容上看,作者提出的“士当以器识为先”,确是很有见地。所谓器识,即是器量与见识之意,是一个学者为人治学应有的标准和信条。古代许多文人学者都阐述过这个观点,《新唐书·裴行俭传》就有这样一句:“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这的确是至理名言。顾炎武是位伟大的学者,他敢于悬牌于室,辞谢应酬文字,不是很值得我们效法吗?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