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刘禹锡·陋室铭》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文观止·刘禹锡·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南阳诸葛庐【4】,西蜀子云亭【5】。孔子云:“何陋之有【6】?”

【注释】

【1】馨:香传四方,这里指美好的品德。

【2】调:弹奏。金经:指用金粉书写的佛经。即《金刚经》。

【3】丝竹:指我国民族乐器中的管弦乐。案牍:指官衙中的文件,这里统指官衙中公务。形:指身体。

【4】诸葛庐:东汉末年诸葛亮未出山前在南阳郡邓县隆中隐居时住的茅草屋。

【5】子云亭:汉代杨雄字子云,他曾在成都潜心研究著述,为自己的书斋取名“草玄亭”。

【6】何陋之有:见《语论·子罕》篇。子曰:“君子居,何陋之有”。作者影射自己的陋室为“君子之居。”

【赏析】

这是一篇箴铭体短文,全文只有八十一个字,却结构完整,层次井然,文字隽永,音调铿锵和谐,充满了音乐感,读来琅琅上口,颇有诗意, 饶有情趣。

铭文起始, 作者以比兴手法写出人们所崇仰的高山、仙名、深水、龙灵。“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以“山不在高”,“水不在深”来比喻自己居处的陋室。用“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来自况本人的德馨, 从而引出这篇铭文的核心:“惟吾德馨”, 作者巧妙地抒发了自己不注重事物表面的光彩, 而十分重视自己内心和道德品质的修行。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有美德留行于世, 居家虽陋, 却仍可迥异凡俗, 光彩照人。

接着, 用“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两句来描写陋室外青翠的景色。用以说明自己的小屋虽陋, 但它却充满勃勃的生机。“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两句述及作者交往的社交层次。他们个个都是学问渊博的饱学名儒, 而绝无凡夫俗子, 这更进一步说明了作者的高洁。“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四句, 前两句作者用正叙法叙说自己虽住陋室却可以高雅地弹琴, 静心地念佛经。后两句是用反叙法叙说住陋室的优越性。在陋室中绝无都市的喧嚣, 嘈杂的丝竹乐舞之声, 也不会因终日伏案判改公文案卷而使身体劳累疲倦。

最后, 作者将自己的陋室比作南阳诸葛亮的草庐, 扬雄在城都的草玄亭。他认为自己的陋室也可以与诸葛亮的草庐相媲美, 草庐里孕育出了西蜀丞相诸葛亮, 在草庐刘备与诸葛亮商谋出三国鼎立的雄谋大略, 这也从侧面衬托出作者自认为是社会精英, 胸怀大志, 满腹经纶。自己文才超群, 也可象扬雄一样在陋室中潜心著书立说。最后作者用孔子《论语·子罕》 中的一句话, 作为铭文的结束。子曰:“君子居之, 何陋之有!”这一句话的应用, 表明作者不慕荣利、敝屣王侯, 同时也说明自己的这种行为、志趣完全符合圣人之道。

作者这篇铭文, 通篇押韵, 通晓畅达, 在短制尺幅中创造出的许多传世名句, 其中以“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尤为脍炙人口,百世不衰, 具有很高的艺术魅力。这篇铭文虽短, 却兼有奏议、书论、诗赋等多种文体之长。在短短八十一个字之中, 作者使用比喻、对仗、称代、引证等多种表现手法, 把陋室的景, 人与事, 生动传神地表达出来, 尤为精采的是, 寓意“君子居之”而不著痕迹, 从而使文章高度凝练而又逸趣悠长, 意蕴无穷。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