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汤显祖传奇《惊梦》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戏曲·汤显祖传奇《惊梦》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绕池游】(旦上)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贴)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乌夜啼】(旦)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贴)你侧着宜春髻子,恰凭阑。(旦)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贴)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旦)春香,可曾叫人扫除花径? (贴)分付了。(旦)取镜台衣服来。(贴取镜台衣服上)“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衣服在此。

【步步娇】(旦)袅睛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行介)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贴)今日穿插的好。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堤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贴)早茶时了,请行。(行介)你看: 画廊金粉半零星,池馆苍苔一片青。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旦)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恁般景致,我老爷和奶奶,再不提起。(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贴)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好姐姐】(旦)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 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 (贴)成对儿莺燕呵!(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

(旦)去罢。(贴)这园子委是观之不足也。(旦)提他怎的!(行介)

【隔尾】观之不足由他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到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作到介)(贴)开我西阁门,展我东阁床。瓶插映山紫,垆添沉水香。小姐,你歇息片时,俺瞧老夫人去也。(下)

(据徐朔方、杨笑梅校注《牡丹亭》)



《惊梦》,是《牡丹亭》全剧中重要一出。这一出前半写游园,后半写惊梦。明清以来,舞台演出把它分作《游园》和《惊梦》两出。本书所选,是“游园”部分。

杜丽娘在闺塾中受了《诗经·关雎》的启发,春日私自游园,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相思成疾而死,死后因获得柳梦梅的爱情而又复生,两人结为夫妇。

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

这一段话,是汤显祖情至论哲学思想的表述,也是《牡丹亭》剧作的主题思想。汤显祖所提出的“情”与“理”的关系,是以“情”抗理,即以反对封建礼教的“情”,反抗维护封建礼教的“理”。这是对宋明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观点的否定,反映了汤显祖反对封建礼教向往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

汤显祖的这一进步思想,在《牡丹亭》中是通过杜丽娘的光辉形象表达的。杜丽娘在《经·关雎》的启发下,在春色满园大好春光的招引下,开始有了青春的觉醒。她向往爱情自主、婚姻自由,渴求获得美满幸福的生活,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的牢笼。而这一切,是从“游园”开始的。

杜丽娘自幼接受封建礼教的教育,原本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大家闺秀。但是,在闺塾中,“为诗章,讲动情肠”。她认为,“关关的雎鸠,尚然有洲渚之兴,可以人而不如鸟乎?”(第九出《肃苑》)在春满人间、春情难遣之日,当丫环春香告诉她后花园可以观赏时,她不顾家教,随着春香到后花园游园赏春。“游园”有六支曲子,这六支曲子是《牡丹亭》中的脍炙人口的名曲。

第一支曲子[商调引子][绕池游],“梦回莺啭”三句写幽居闺中的少女杜丽娘,在一个春日清晨,一觉醒来,听到窗外婉转动听的黄莺鸣叫声,深感春满人间,春色撩人。而她,却深闭于小庭深院的幽闺之中。“炷尽沉烟,抛残绣线”,写杜丽娘深闭幽闺的寂寞生活和抑郁的春情。“恁今春关情似去年?”用一反问句写她今春对春的关情,也是对自己青春的关情甚于去年,“似”作“胜似”讲。

对白《乌夜啼》一词,写杜丽娘的抑郁春情。正是由于春情抑郁难遣,所以她准备梳妆游园,借游园来排遣春情。

[步步娇]“袅晴丝”三句写春景,寓景于情。那轻柔飘忽的春日晴空中的游丝,被春风吹来寂静的庭院,摇漾如线。“晴丝”与“情丝”谐音,寓春情于春景,语意双关。“停半晌”以下六句,写杜丽娘在游园前对镜整妆步出闺房时的娇羞情态。杜丽娘在游园前整一整头上的花钿,不意在菱花镜中看到了自己的花容半面,不由害羞起来。害得她羞答答地把发卷也弄歪了。当她步出闺房时,她的矜持不由又使她想到自己三年来深闭闺中,从未到过后花园,怎能一下子步出闺门把自己展现于外呢?作者把杜丽娘这位在封建礼教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妙龄少女,在整妆步出闺门时的娇羞情态,微妙心理,作了细腻的描绘。

第三支曲子[醉扶归],是杜丽娘在听到春香赞美她“今日穿插的好”以后所唱的曲子,是有感于自己青春美貌不为人知而发出的慨叹,是怀春少女自然萌发出的爱情要求而一时又不能取得的惆怅。“你道翠生生”两句是写她衣著色彩鲜艳,装饰光彩夺人。紧接着“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一句,是写她这种爱美之心是天性使然,她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感情,爱好是她的生活愿望。接下去写她慨叹自己似“三春好处”的青春美貌不为人知,而流年似水,青春虚度,有“不得早成佳配”的惆怅。末两句以“沉鱼落雁”“羞花闭月”极写杜丽娘青春美貌,其不为人知的慨叹之深,其不得早成佳配的惆怅之切,也就不言而喻了。

第四支曲子[皂罗袍],是《牡丹亭》中最有名的一支曲子,历久传唱不衰。首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写深闭幽闺之少女从未涉迹园林,这次偶来后园游赏,乍进园中,只见满园春色,百花盛开,春光烂熳,万紫千红。这种春日园林美景,是她从未见过的。“原来”二字把杜丽娘初进后园时的惊喜之情恰切地表现了出来。但是,像这样美好的春日园林景色,却无人珍惜,无人理会,“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那“姹紫嫣红”不正像杜丽娘的美貌吗?那“断井颓垣”不正像她那封建家庭吗?此景此情,不能不引起杜丽娘的激烈反应,她从内心进发出“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的感叹。这大好春光,这美丽景色,天啊,竟无人珍惜理会。春色满园,万紫千红,本应是赏心乐事,但这“断井颓垣”的家院,又哪能有赏心乐事呢?这两句绝唱,是凄美的抒情诗,把杜丽娘抑郁的春情和无限的幽怨抒写出来了。“朝飞暮卷”四句,是进一步描绘春景之美,以此更见出“锦屏人”——恁般景致从不提起的“我老爷和奶奶”,对春光的贱视,杜丽娘慨叹他们贱视春光,更见出她对春光的珍惜,也是对自己青春美貌的珍惜。“锦屏人”也可作指杜丽娘自己讲,全句可理解为: 只有像我这样深闭闺中的女子,才辜负了这大好春光。

在百花盛开的春日园林中,惟独幽居园中的花中之王牡丹却未开放,春香说了句“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这句话触发了杜丽娘的无限感慨,她唱出了第五支曲子[好姐姐]。

[好姐姐]首句“遍青山啼红了杜鹃”,由杜鹃啼血引出,化用寇准“杜鹃啼处血成花”诗句,描绘满山火红的杜鹃花盛开。次句“荼蘼外烟丝醉软”,点染洁白的荼蘼盛开。 点明已是晚春季节,“开到荼蘼花事了”。 这两句着力写三春好景百花竞放,用以反衬不在三春开花的牡丹的孤寂。对此,杜丽娘非常感慨地对春香说:“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牡丹虽是花中之王,但它在百花竞放的春日并不开花,只有在春天结束时它才开放,怎能在大好春光中名列百花之前呢? 杜丽娘借牡丹花迟开的寂寞来抒写自己“年已及笄,不得早成佳配,诚为虚度青春”的无限感叹。最后三句唱词,是由春香的道白“成对儿莺燕呵”引出的。双双春燕的鸣叫明快而清脆,对对黄莺的歌声圆润而婉转。莺燕成对成双,相和而鸣,年已及笄的杜丽娘却深闭闺中过着孤寂的生活,“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游园原本是为了排遣春情,不料反而更使得“春情难遣”,她惆怅若失地说:“去罢!”而春香这个“花面丫环”,对这园林景色委实还没有看够,而杜丽娘此时此地却已不愿再观赏这撩人春色了,不愿再提游园之事了。

第六支曲子[隔尾],是杜丽娘有感于春香“观之不足”一语所唱的曲文。“观之不足”,就任凭春光萦绕心间吧! 对杜丽娘来说,就是赏遍了整个园中美景也是枉然,只能频添春情,“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游园不但不能排遣春情,反而更加因春感情,增添了“没乱里春情难遣,蓦地里怀人幽怨”的满怀愁绪,使她更渴求获得美满幸福的爱情。但是,在现实中她是无法获取的,只有在《惊梦》中她才能如愿以偿。

“游园”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其杰出成就在于把杜丽娘这位深闭闺中的少女的莫可言状的难遣春情,微妙的心理活动,细致入微地描绘了出来。作者写姹紫嫣红的园林春色和荒凉冷落的断井颓垣,写杜丽娘游园时的感受,景因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相互为用。

《牡丹亭》全剧的结构有些拖沓松散,但“游园”部分从“梦回莺啭”至“兴尽回家”,剧情由开端而发展而结束。六支曲子由简短的白文连结,环环相扣。构思严密,结构完整。可以单独演出,可以单独成篇。

《牡丹亭》的伟大成就是和它的曲文优美分不开的。明清两代,即便是对汤显祖在曲律等方面有所责难的人,也一致推崇汤显祖的文采,认为他的才情自足不朽。“游园”这一部分,尤以文词优美见称于世。在“游园”中,汤显祖以绝世才华,用抒情诗的语言,抒写了杜丽娘那极难描绘的幽闺少女春情萌发时莫可言状的复杂细腻的内心情感,文辞雅丽委婉,旖旎妩媚,实是惊才绝艳之作。

汤显祖说:“自谓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王思任《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叙》)而“游园”是《牡丹亭》中写得最成功的几出中的一出,应是汤显祖最得意之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