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袁枚文《黄生借书说》原文|注释|译文|翻译|鉴赏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 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 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曰存,明曰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何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生固幸而遇予乎? 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黄生借书说》是一篇小的论说文,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论说。既有一般的说理,又有自己的切身体会,从这方面看,这是一篇论说文。但从另一方面看,开头“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结尾“今黄生贫类予……为一说使与书俱”,这些又不是一般论说文所有的,倒反而像一篇赠序。
全文是用第一人称说话的语气写的,使人易感亲切。开头表明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因为黄生借书。“书非借不能读也”是议论的中心,是结论,提在前面,使人觉得突然,进而引起读者的兴趣,文章也有波澜。然后用天子、富贵之家的情况来从反面做证,占有书多反而不能读。再用“祖父积、子孙弃”来补充上面两层,在叙述上用“其他……无论焉”和前面两层有所变化。作者再从书扩展到“天下物皆然”,从心理上分析: 借观者抓紧时间专心致志,业为所有者和漫不经心,总爱“姑俟异日观”,和借观者正好相反。这样又从正面把“书非借不能读”的道理说透了。
“余幼好书”一节,作者再用自己的经历验证上面分析的两种情况,以加强上文的说服力。这一段写得极有感情。“归而形诸梦”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对比何等强烈!“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何惜也”这一个抒情长句,使文章摇曳生姿,余味不尽。这一段文章既有力地验证上文,又自然地引起下文对黄生的勉励。这一段单写自己,下段合写两人,然后归到黄生,两段既相关又有变化,体现散文错综多样的特点。
“今黄生贫类予”一节也写得极有感情。“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 生固幸而遇予乎?”用问话语气说煞,文字才有丰神。如果把两个“乎”字改成“也”字,坐实了,反而乏味。上面“若不相类”的“若”字,起的也是这种传神的作用。“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这是写本文的用意所在,劝勉黄生专心读书,同时督促他早日还书,说得非常自然。
这篇文章有说理有描述,而说理和描述之中又带有浓厚的抒情气氛。文章虽短,却能就人们忽视的问题论述透彻,说理中充满人情味,使人易于接受。在语言上,短句和长句错综运用,直陈和反诘、感叹语句也结合得非常自然。说理文中有浓烈的抒情味,和这种语句的选择和应用是分不开的。
袁枚是著名的诗人,乾隆三大家之首,又是古文家。他自称“于诗兼唐宋,于文极汉秦”(《送稽拙修》),又说自己“好韩、柳,亦为徐、庾”(《答友人某论文书》)。桐城派古文家姚鼐称赞袁枚“君古文、四六体,皆能自发其思,通乎古法”(《袁随园君墓志铭》)。可见袁枚在古文方面的造诣。袁枚论诗主张性灵,要创新;但对于文,他却特别强调法度,强调古。他说:“欲秦雅者先绝俗,欲复古者先拒今。”这里所谓“今”,是指科学考试的八股文。他认为八股文最是破坏古文,只能当敲门砖,考取之后,就要一心一意学古文。对于古文袁枚强调于古有据。文集前的《古文凡例》和若干篇文章后面的“自记”都强调了这一点。袁枚认为要做好文章,必须有真知灼见,也要注意技巧。
他的议论文以立意新鲜说理透彻见长,《黄生借书说》中关于“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议论,可以作为一例。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