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尽日寻春不见春”,从时间的角度抒写 “寻春”的艰难;“芒鞋踏遍陇头云”,则从空间的角度抒写“寻春”的辛劳;“归来笑拈梅花嗅”则是不经意的“寻春”之举;“春在枝头已十分”则是得到“春天”消息的欢悦。
此诗是一首谈禅说道之诗。上联写寻道、求道之事,下联写悟道、得道之事。求道则是艰辛的,某尼竹杖芒鞋,终日苦觅,万里行走,那种出入白云明灭之间,缥缈超逸的风采俨然一副笃诚寻道之士模样。成天苦寻,云游探觅,历尽艰辛,劳于远道之后,才发现春天就在身边就在眼前。
禅宗主张人人都有佛性,慧能称“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世人性本自净,万法(尽)在自性。”关键在于人们能不能悟到这一本来就存在于自身的真如佛性。慧能称:“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由于佛性存在于人心本身,因此求悟自然要向内心深处寻觅。故而禅众反对人们向外求解脱,无论什么西方净土,什么拜佛念经都是徒劳。关键在于直悟本心。从这一立场上讲,凡是向外寻求解脱的,都无异于骑驴找驴。某尼的这首诗反映的正是这一思想: 由于不悟,一心外求,骑驴找驴遍天下,也未能找到驴。一旦反躬自求 ( “归来”),马上发现原来驴就在自己胯下,不禁大喜。
上联以 “尽”、“遍”两字,历经时空的苦修,可谓 “山穷水尽”,而下联 “笑”、“已”两字,表现顿悟之乐,可谓 “柳暗花明”,正因为有寻道之难,才有悟道之乐。
谈禅论道之诗最容易落入理障而流于枯涩,然而,这首 “悟道诗”,将“道”表现得清新活泼,富有生动的形象,寓妙理于寻常生活中,把“寻道”和“顿悟” 的关系浅近地揭示出来。不着一 “理”字,而全篇有 “理”,读后尚有余香,令人回味不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