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
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
此诗作于诗人漫游吴越时。“大禹寺”,在越州山阴 (今浙江绍兴县) 涂山南。
首二句描写禅房的幽寂。“义公习禅处,结构依空林。” “结构”,营建房屋。“空林”,人迹罕至的山林。起句看似平淡,但诗人巧妙地以 “习禅”和 “空林”相对应,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王维诗)的空寂境界,淡中有味。同时,义公那独居山林的寂静禅趣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体背景。
“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对仗工稳。“一峰秀”是远景,“群壑深”是近景。从位置上来说,义公禅房俯视群壑,遥对远峰,足见其高; 而阶前群壑起伏,连绵纵横,又见禅房之深。此二句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强。下二句“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雨足”,指雨水。黄昏时刻,骤雨初过,禅院一片静寂,四周空林中雨滴点点,远处青山苍翠如染。天空乌云散尽,夕阳斜照,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这四句中,前两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后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佛陀告诫信徒们说:“修行人应该去寂静的地方栖身”、“专心于精神的宁静。” ( 《经集》第三章) 诗人集中笔墨描写禅院的空寂清净,正是映衬禅师那虚空宁静的精神境界,为末二句作蓄势。
末二句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莲花”,因其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性,历来被佛教看重,视作圣花。“不染心”,活用禅宗六祖慧能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坛经》)这两句是说只要看到大禹寺院内那清净的莲花,就知道义公的心境也同这莲花一样清净如洗,一尘不染。
全诗以突出 “清净” 为主,由景清写到心净,层层递进,相互照应,笔致疏淡,意境清远,淡人心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