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杨积庆
读《越绝书》
亘古谁家国不亡,西村空自产无双,姑苏台后五湖航。 渔父一桡存郑国,乞儿三战报平王,英雄到此却思量。
杜濬
这是一首读史咏事之作。作者借史事为鉴戒,向南明弘光小朝廷敲示警钟。《越绝书》,汉会稽袁康撰,吴平所定。其内容大抵与《吴越春秋》相类似,所纪皆春秋时吴、越争霸之事,今尚存十五篇。词的作者杜濬,字于皇,生当明、清易代之际,目睹当时福王新立,昏聩荒淫,马、阮擅权,迫害忠贤。正如他在《初闻灯船鼓吹歌》长诗中所云:“半闲堂里起笙歌,平章舟上称朝贺”,“新剧惟传《燕子笺》,杀人有暇上游船”,“君不见师延靡靡濮上水,未若玉树后庭美。赏音何人丞相嚭,相对掀髯复切齿”。值此君臣醉生梦死、小朝廷危急存亡之时,作者偶读《越绝书》,怎能不引起对吴、越兴亡的深沉反思?
词的开篇,宛若当头棒喝、一声惊雷,发人猛省。“亘古谁家国不亡”?从古以来,没有一个不灭亡的国家,而吴、越争霸中吴的灭亡教训,却是深刻的。“西村空自”二句,开始引入《越绝书》正题。“西村”,指浙江诸暨芋萝村,相传是当年西施的出生地。“无双”,言其美艳无比。“空自”二字,有平自无故的意思。全句是说:芋萝村里为什么平白无故地生出这样一位倾城倾国的美女西施?“姑苏台”句,谓越王勾践败于吴,卧薪尝胆,力图恢复,闻吴王夫差淫而好色,乃用范蠡美人计,献西施于吴。“姑苏台”原为吴王阖闾所筑,夫差既得西施,复高而饰之,日与西施游宴其上。《越绝书》中说:越灭吴后,西施随范蠡泛舟五湖而去,不知所终。“五湖”即太湖。此句与李白《西施》诗中“一破夫差国,千秋竟不还”的意蕴颇同。上阕借西施故事,透露出吴国灭亡的因由。作者虽也存在着“女色祸国”的观念,然而这里却有着更深层的含意:一位“无双”美女在倾覆吴国之后,竟然不计封赏,不图富贵,毅然功成身退,泛游五湖而去。这是耐人寻思的。
词的下阕则从伍子胥的故事另起。“渔夫”句,是说伍子胥从楚国逃往吴国时,幸遇一郑国渔夫渡他过江,才得脱身。后来在吴、郑冲突中,由于这位渔夫对子胥有恩,郑国才得以保存。“乞儿”句,是说伍子胥逃至吴国后,“乞市三日”,始得阖闾召见。后来吴联蔡伐楚,屡战屡胜,最后攻进楚国郢都,鞭平王之尸,报了杀父之仇。此二句既指明伍子胥的个人恩怨,又概括出地的匡吴之功。皆在说明吴国有伍子胥本是不会灭亡的,然而吴国毕竟覆灭了,岂不令人深思!故结句云:“英雄到此却思量”,“思量”些什么?首先是以西施与伍子胥对举,英雄才识如只从私人恩怨出发,反而不及美人。其次是当夫差败越以后,越王勾践暗地里积聚力量,图谋恢复,表面上却向吴清和,并进献美女西施,伍子胥洞察这一切,拒死力谏,夫差听信伯嚭谗言,竟迫使子胥自杀,吴国遂亡。这种贪恋女色、谗杀忠贤、遭致亡国的历史教训,怎能不令英雄扼腕、豪杰嗟叹呢?这就照应了首句“亘古谁家国不亡”的深沉感慨。针对弘光小朝廷的现实,不也正是对福王君臣严正的告戒和警策?并且寄寓着作者强烈的家国之思与身世之感。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