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熙 邬国平《幽州胡马客歌》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王运熙邬国平

幽州胡马客, 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 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 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 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 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 狼戾好凶残。

牛羊散北海, 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 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 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 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 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 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 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 父子得安闲。

李白

梁《鼓角横吹曲》有《幽州马客吟》,今存五首,言剿儿苦贫,及时作乐,男女燕游和情词,形式为五言四句。李白此诗,依题立义,叙写边塞逐虏之事,篇幅也较原题大为加长。

《唐宋诗醇》解说本诗义旨曰:“明皇喜事边功,宠任蕃将。天宝十载,高仙芝败于大食,安禄山败于契丹。是诗之作,必刺禄山也。‘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诘之也。‘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伤之也。言切而意悲矣。”统观全诗,歌赞“胡客”从戎卫国,谴责“单于”贪戾骄悍,祈望有良将统率部员(包括胡客)歼敌取捷。诗的基调是对唐军的鼓励和对良将的企盼,“胡客”是诗人肯定的对象,可以以上解说由联想到明皇“宠任蕃将”及讽刺安禄山,证据不足,似难成立。

全诗由三段组成。从开篇至“报国死何难”是第一段,叙写居住在幽州的少数民族豪侠远离故园,慷慨报国的志向。幽州为古九州之一,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一带,唐辖境包括今北京市、通县、房山、大兴以及河北武清、永清、安次等县地。“胡”这里指北方边地少数民族。首句径直承接题目,表明诗歌第一段的主人公所属民族、籍贯,以及该民族人员所特有的容貌特征和服饰装束。同时,“绿眼虎皮冠”的描述与“幽州胡马客”的身份相配合,增添了侠客几分英豪威猛的气概。接着,诗人写其胆略过人,射技精湛,有万夫不挡之勇。他们双双结伴,挥鞭策马,前往西域参加战争。楼兰是汉西域城国,在今新疆罗市泊西南,这里借以指称唐军与西北方少数民族贵族集团部队对峙的地点。“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二句,语出肺腑,掷地有声,抒写了胡侠坚定豪迈的爱国胸志。它反映当时国内一些少数民族人民与唐朝视为一体,共同抵抗其它部族的入侵和骚扰,这是古代爱国诗篇中很宝贵的内容。

“天骄五单于”至“花月醉雕鞍”为第二段,写“单于”的禀性和风习,语带谴责。天骄意谓天之骄子。汉时匈奴称其君长为单于。《汉书·宣帝纪》载:匈奴虚闾权渠单于病死,右贤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虚闾权渠单于子为呼韩邪单于,击杀屠耆堂,诸王皆自立,分为五单于,相互攻杀。李白此句以单于指当时西北方少数民族贵族集团,也泛指该民族成员,写其骄纵狂傲,贪房凶残。接着诗人从饮食、耐寒和女子惯于骑驰,男儿善于射箭等方面来叙述他们的风情习性。北海是匈奴的地名,今苏联西伯利亚贝加尔湖。燕支山即焉支山,也作胭脂山,在甘肃永昌县西,山丹县东南。那些游牧民族在北海一带放牛牧马,刚宰杀禽兽就饮毛茹血,如虎噬食;他们虽然居住在极冷的地方,却全然不畏北方大雪刺骨的寒意。其女子的容颜好似赤色的圆玉盘、她们骑在马上含笑自如;男儿们射技精良,身手不凡,而在月夜花下,则又见他们尽情纵欢。李白在这一段中,既表现了西北方游牧民族慓悍英武的风貌身姿,又谴责了他们凶残好斗的禀性习俗,后者是主要的。

最后八句是第三段。此段又可分为二层意思:第四句描述唐军与“单于”间发生的惨酷战争。旄头是象征胡人的星宿,其光摇动若跳跃者,是胡兵大起之兆。“旄头四光芒”正是写西北少数民族的贵族集团对唐朝发动侵扰或侵略战争。两军对垒格斗,如飞蜂聚集,结果遍野横尸,血流成河,双方伤亡惨重。后四句写诗人企望当今也能出现古之名将来指挥战争,尽快扫灭天狼(星名,以喻入侵异族),夺得胜利,使疲惫的士兵得以早日脱离可叹的境遇,让天下父子安闲相处,共享太平。

诗的三段内容各有侧重,又联结贯通。起以歌赞胡侠“报国”,承以谴责“单于”贪戾,结以反映战争残酷和祈愿尽早消灭凶顽,迎来天下太平,环环紧系诗人逐虏安边的思虑和襟怀。“名将古谁是”,委婉批评了当世将领才能有所欠缺,未能迅速、有效地靖平“单于”侵扰滋事,这与第一段赞扬“胡马客”“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的英雄气概形成对照,增其愧疚。诗人借以说明,当时所以未能扫灭“天狼”,不是士兵不勇,而是将才欠高,意见颇为中肯。诗人善于通过动作描述来刻画人物,“笑拂两只箭”、“弯弓若转月”,在一种轻松乃至游戏般的情氛中,来展示“胡客”的英武勇锐。他又用形象的比喻(“争战若蜂攒”)和夸张的笔法(“流沙为之丹”),来突出和渲染战争的惨酷,惊人心目。第二段对“单于”进行了谴责,同时对少数民族风情习俗的描写又相当传神,较之有些文学作品在对入侵异族表达愤恨感情的同时,任意亵渎其民族习俗,李白此诗对二者关系的把握比较准确,这是值得称道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