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君昭《双庙》爱国诗词鉴赏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作者: 潘君昭

在南京(宋时以商丘为南京,亦即唐时的睢阳)北门外,张巡、许远庙也,世称“双庙”,南京人呼为“双王庙”

平地孤城寇若林, 两公犹解障妖祲。

大梁襟带洪河险, 谁遣神州陆地沉?

范成大

本篇及以上《州桥》、《会同馆》,皆范成大乾道六年(1170)奉命使金,北上途中所作。此首作于途经双庙时。双庙是为颂扬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两人苦守孤城不屈而死而建的。张巡(709-757)曾为真源令,拜御史中丞;许远(709-757)任睢阳太守、道御史,他们坚守睢阳的事迹受人敬仰,到处为之立庙。民族英雄文天祥有《沁园春》,题于广东潮阳张许公庙(见本书)。

本诗前两句是咏史。首句叙述当时战争形势,睢阳是四面受敌的一座危城,据《旧唐书·张巡传》曰:“初禄山陷河洛,许叔翼守灵昌,薛愿守颖川,许远守睢阳,皆孤城无援。愿守一年而城陷,叔翼一年而自拔,独睢阳坚守。”城中守兵极少,又无救援,而安禄山的军队却似树林那样众多;贼众蚁聚,势如潮涌,这里点出了双方在人数上的一寡一众。第二句来一转折,指出虽然是实力悬殊,但两公却能用尽一切力量,坚守城池,以阻挡妖祲(jīn),即挡住贼兵的进犯。及至城陷被执,两公大义凛然,骂贼而死。他俩率兵阻挡敌人,保障了江淮一带的安全,其功绩是永不磨灭的。

以下由咏史转到讽今,揭出题旨。作者身在沦陷区的土地上,瞻仰着双庙中古代威武不屈的英雄,万千感慨涌上心头。第三句即是针对现实而发,指责北宋朝廷;大梁(即汴京)倚傍洪河(即黄河),两者地势相接,如襟带和衣服的关系,形势险要,应设兵布防,可抵御南下的敌人。当金兵渡黄河围汴京时,曾讥笑北宋,如以一二千人防守,则“我辈岂得渡哉!”然而北宋朝廷却放弃抵抗,屈膝求和,导致敌兵长驱而入,王朝就此覆灭,这与宁死不屈的张、许二人相比,一卑怯可耻,一勇武可敬,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末句用桓温典故,把矛头直指统治者。东晋桓温登楼北望中原,曾慨然云:“遂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王衍的字)诸人不得不任其责。”作者在此亦反问道,西晋的沦丧王衍要负责任,本朝失土之责应该由谁来负呢?这句反问,有力地表露出诗人的愤慨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