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刘燕哥《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原文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元)刘燕哥

太常引·饯齐参议归山东

故人别我出阳关,无计锁雕鞍。今古别离难,兀谁画、蛾眉远山?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明月小楼间,第一夜、相思泪弹。

 

刘燕哥,是元代燕山(今北京)的妓女。参议,官名。齐参议的名字、里贯、仕履不详。这首词是饯别情人的赠行之作,感情深厚婉曲,真挚动人。

首句“故人别我出阳关”,化用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阳关无故人”句意。由于王维的诗写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普遍意义的离别情怀,因此成为十分流行的送别曲。此处借用其字面,化用其意蕴,虽然没有叙写彼此之间往日的情意,但“故人”二字已将这层意思含蕴在词中。正因为双方情真意切,离别之际,难分难舍,自不待言。然而,尽管她百般柔肠,万分悲伤,故人此番仍然不得不远行归去。第二句顺势而下,“无计锁雕鞍。”此句反用宋柳永《定风波》“悔当初、不把雕鞍锁”的词意。柳词中的女主人公悔恨当初没有强行留下情人。此词则不同。作者尽了最大的努力,多方挽留故人,但他必欲归去,无计可施,只好让他走了。内心深处这种强烈复杂的矛盾,使作者推己及人,想到离别乃是人世间的常见现象,古往今来,多少人为此而受煎熬。“今古别离难”寥寥五字,表达了生活中具有永恒性的一个主题。“难”字是点晴之笔,它既写出了自古以来人们离别之际的思想状态、感情色彩,也衬托、深化了词人心中此时黯然销魂的别恨。所以,上片末二句又从总括千古的角度转入表达一己之情怀。“兀谁画、蛾眉远山?”由于与故人离别,心情悲伤,作者当然也就无心打扮。词用反问句式,又用了加强语气的“兀”字,着意表现自己无心画眉妆扮,完全是一副慵懒困倦的情态,传达出“别离难”的痛苦心境。这对上文的“无计”,是形象的刻画、生动的表现。

过片折回笔来呼应题目,写饯别情景,渲染离情。“一尊别酒,一声杜宇,寂寞又春残。”前二句以“一尊”、“一声”形成复沓,深化惜别之情。每饮一杯别酒,伤离情绪就加深一层,这已够伤心了;恰又听到杜鹃鸟“不如归去”的啼叫声,就使人更加悲伤难堪。词人不忍与“故人”别离,杜鹃却在劝他归去,两相对照,反跌出她心中的离愁别恨是十分深浓的。第三句再以时节正值暮春,百花凋残,一片凄凉寂寞的景象,进一步从正面强化离愁别绪。一“又”字,是加倍写法。煞拍三句,在意脉上照应词的开头,预想今后相思的苦恨。词人撷取“第一夜”来写,饶有意趣。过去,在这座小楼上,多少个明月团圆之夜,情人相聚,气氛多么温馨,情意多么缠绵。而今夜,尽管小楼上也许还是明月当空,纤云缥缈,美景依旧,然而,却只有我一人与之相对,无复往日的欢情了。这是“第一夜”呵!故人一去,何时才能再见?或许是“他生未卜此生休”(唐李商隐《马嵬》诗)吧。从此以后,每当明月之夜,触景伤怀,都将使人产生“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南朝宋谢庄《月赋》)相思情感。想到这里,她禁不住流下了痛苦的泪水。这样,词由饯别之际预想别后的“第一夜”;从突出这“第一夜”,见出女主人公思绪万千,由近及远,想到了以后漫长的别离况味。这虚拟设想之笔深化了送别时的愁苦心境,从而将“别离难”的主题强调到了十分充分的程度。

全词言浅意深,言简义赅,采取向深处开掘的办法,将离别情怀写得委婉深厚,含蓄曲折,耐人咀嚼,余味无穷,具有极其强烈的抒情效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