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孙承宗
《临江仙·曾记锦川川北去》
曾记锦川川北去,摇鞭驱策罴熊。毡城毳幕几元戎。投签牙角,声振六花风。百二河山曾入梦,玉镡还倚长空。觉来山月海门东。披襟向若,万里快哉风。
这是一首以军旅生活为题材,抚今追昔的词,大约是孙承宗再次出镇山海关时所作。
上片都是回忆,以“曾记”二字领起,写自己第一次督师辽东时的一次行军。天启元年(1621),沈阳、辽阳相继失守,“举朝汹汹”,未几,后金(清)军又进逼广宁,辽东巡抚王化贞兵败弃城走。次年三月,兵部尚书王在晋代熊廷弼经略辽东,他主张放弃广宁,退守八里铺与山海关,因其应敌无方,改调他任。在此严重关头,孙承宗自请出关督师,以挽回颓势。八月,朝廷命他以原官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经略东北防务,抵御强敌。一、二两句自叙率领将士出关巡视。“曾记锦川川北去”是说军队渡六州河,由锦川营垒一带向东北的宁远、锦州方向前进。锦川,指六州河东岸的锦川营垒。“罴熊”,语出《诗·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本为两种猛兽,后用以借称勇士或雄武的军队,晋陆云《南征赋》有“乃有熊罴之旅”句。“摇鞭驱策罴熊”,写出了身负军国之重的词人面对危局毫不动摇的胆略与从容镇定、韬略在胸的风度。后三句写行军途中的生活。“毡城毳幕”,指由毛毡搭建篷帐组成的军营。毡帐,也称毳幙。《文选·李陵〈答苏武书〉》:“韦毳幙,以御风雨。”此行正值寒冬,因而将士皆以毡帐为屋。“几元戎”以问句表示同行诸将甚多。“元戎”指身负专责的大将,宋词人姜《翠楼吟》词有“新翻胡部曲,听毡幕元戎歌吹”之句。史载,孙承宗出山海关后,“令总兵江应诏定军制,佥事(袁)崇焕建营舍,废将李秉诚练火器,赞画(鹿)善继、(王)则古治军储,沈棨杜应芳缮甲仗,司务孙元化筑炮台,中书舍人宋献、羽林经历程主市马,广宁道佥事万有孚主采木。而令游击祖大寿佐金冠于觉华(岛),副将孙谏助赵率教于前屯,游击鲁之甲拯难民,副将李承先练骑卒,参将杨应乾募辽人为军。”(《明史》)可谓指挥若定,一时人材济济,士气大振。又,此时宁远以西的五城七十二堡大片地区,全为声称“助战”的蒙古族哈喇慎诸部乘乱占据。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词人在大营之中自是难以安寝。“投签”一语,出《陈书·世祖纪》。南朝陈世祖勤于政务,“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之上,令鎗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牙”即牙旗,为一军主帅所在的标帜。《文选·张衡〈东都赋〉》:“戈矛若林,牙旗缤纷。”薛综注:“兵书曰:牙旗者,将军之旌。谓古者天子出,建大牙旗,竿上以象牙饰之,故云牙旗。”又陆游有诗:“别都王气半空紫,大将牙旗三丈黄。”(《将至金陵先寄献刘留守》)投签,这里非写实,仅用以暗指自己处于高度警戒之中,终夜有部下来报告军情,要他决断;而帐外正是漫天迷蒙的大雪,报更点之声、传令声、帐前牙旗一角在朔风中翻卷的猎猎声、呼啸而下的风雪声,交汇成一片。“六花”即雪。用一“振”字,显示了人在大自然恶劣环境中高昂的精神。此二句颇使人联想起岑参《走马川行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汉家大将西出师,将军金甲夜不脱”及《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的意境,然表达的情绪带着悲壮,非盛唐诗人的豪情了。
上片忆旧,下片则写目前。过片承上启下,《史记·高祖本纪》谓“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后人因将超出一般的河山之险称为“百二河山”。一个“曾”字,与全词开头之“曾”后先相应。那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要地,一关一隘,一山一水,为词人所念念不忘,以致入梦,这显示了他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危的高度责任感。接着,词人叙说自己虽因反对宦官头子魏忠贤而被迫去职数年,但幸喜今又受到新君崇祯帝的重视,再次出师山海关,为国家效力。“玉镡还倚长空”,镡也称剑首、剑鼻,即剑柄与剑身相连接处的两旁突出部分。玉镡,借指剑首上镶着玉的宝剑。“还倚长空”用楚宋玉《大言赋》“方地为车,圆天为盖,长剑耿耿倚天外”一语。这里,词人以“倚天”长剑暗喻统兵之权。前此他另有一首《水龙吟》,中有“念山河百二,玉镡罢手,都付与,中流楫”的句子,二喻盖同指一事。一个“还”字,隐隐透露出词人依然以“塞上长城”自许的豪情及对群小的睥睨之意。然而此番再出,督师山海关,是在词人守通州、安抚祖大寿之后。当时,山海关城内被乱兵劫掠,“闭门罢市,承宗至,人心始定”。由于清军绕过山海关,自大安口进入京畿一带,连陷遵化、永平、迁安、滦州,北京危在旦夕,而声援不接。经过承宗苦心筹画,调遣诸将,始得收复四城,京师解警。自崇祯四年(1631)正月起,他又两次出关巡视,抵达松山、锦州一带,此词有可能即作于这一年的春夏间。最后三句,写傍晚时分从雄峙的山海关前远眺浩瀚的渤海辽东湾,只见月上东山,向海上洒下一片银光,层波叠影,不觉心旷神怡,胸中涌起无限感慨。“披襟向若,万里快哉风”二句,用《庄子·秋水》中北海之神若及宋玉《风赋》二典。后句从苏轼《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化出。“若”用指北方的渤海,“万里”用于形容海天空阔的山海关前,尤觉精切。词人在下一次战争风暴来临之前,从壮丽、宁静的大自然中所感受到的快慰与欣喜,也就俱在不言中了。
钱谦益《列朝诗集》丁集谓孙承宗“铁面剑眉,须髯戟张,声如鼓钟,殷动墙壁,方严果毅,嶷如断山,开诚坦中,谭笑风发……年三十余,为举子,仗剑游塞下,历亭障,穷隘塞,访问老将退卒,通知边事要害”,可知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奇才。但就是这样一位不惧艰危、有大功于国的忠臣,崇祯帝也不能尽其才而予以久任,就在崇祯四年的十一月,即因形势的突变而将其夺官罢任了。
全词写出关事,述眼前景,即景抒情,闲闲出之,若不经意,风格清雄劲健而不露圭角。当时词人已年近七十,但却毫无衰飒之气,词中从思想感情到化用典故的熔铸功夫,在在都可看出苏、辛词派的深刻影响。在较为平庸的明代词坛上,孙承宗的这一类刚健之作,显得尤为杰出。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