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神女峰·〔南宋〕陆游》原文|译文|注释|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南宋〕陆游

二十三日,过巫山凝真观,谒妙用真人祠。真人,即世所谓巫山神女也。祠正对巫山,峰峦上入霄汉,山脚直插江中。议者谓太华、衡、庐,皆无此奇。然十二峰者,不可悉见。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祝史云:“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庙后山半,有石坛平旷。《传》云:“夏禹见神女,授符书于此。”坛上观十二峰,宛如屏障。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

祠旧有乌数百,送迎客舟。自唐夔州刺史李贻诗已云“群乌幸胙余”矣。近乾道元年,忽不至。今绝无一乌,不知其故。泊清水洞,洞极深。后门自山后出,但黮闇,水流其中,鲜能入者。岁旱祈雨颇应。

——《入蜀记》

〔注释〕 凝真观:道教观名,内有巫山神女祠。 仙真:指巫山神女。 祝史:古司祝之官。这里指祠中主持人。 传:指《神仙传》。 李贻:应是李贻孙,唐人,曾任夔州刺史。 群乌幸胙余:意思是许多乌鸦以能食得祭祀后的祭肉为幸。

作者入蜀途中,一路观赏了祖国壮丽的山河,游览了大江两岸的名胜,体察了风土人情,写下了优美的游记散文。他的游记把记事、描写、抒情、考证熔为一炉,成为别具一格的山水小品,这里选录的巫山神女峰一篇,在写景手法上颇有独到之处。

巫山,由于它的神姿仙态,受到了历代人民的喜爱,引起过人们无限的向往与憧憬,关于它的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是同它的秀美姿容分不开的。陆游描写巫山景色的时候,有机地穿插了这些美丽的传说,使巫山景色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由此形成了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即巫山景色的神秘气氛。

关于巫山的神话传说,除《山海经》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宋玉的《高唐赋》。《高唐赋》描绘了一个迷离恍惚的梦游故事,经过后人的加工润色,流传千古,直至今日。故事大意是说,楚先王游于高唐,怠而昼寝,梦见神女瑶姬,相与欢洽,临去乃言:“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而视之,果如其言。这个荒唐幽梦,绝不是宋玉一人编造,而是有一个在当时已经流传很久的民间传说作为依据的。巫山的纤颖秀丽,可谓集天地造化之大成,而那如缠似绕的朝云暮雨,又常常引起人们无限遐想。古代人民把巫山主峰想象为神女的化身,反映了人民的审美理想。作为赤帝钟爱的小女儿,未嫁而亡,确实具有动人的悲剧意义,她内心的孤独、惆怅与执著追求,同那朝朝暮暮的巫山云雨,在意境上是多么相像!经过代代相传,这个美丽的神话传说,就同巫山连在一起。没有它,巫山的仙姿妙态就无法得到传神的表现,而离开巫山,赤帝少女的美丽就没有具体形象作依托。

陆游在描绘巫山时,着力渲染了它那艳丽的神话色彩。“所见八九峰,惟神女峰最为纤丽奇峭,宜为仙真所托。”写出了巫山神女峰的奇姿丽态。接着用庙中祝史的话来烘染它那神秘气氛:“每八月十五夜月明时,有丝竹之音,往来峰顶,山猿皆鸣,达旦方渐止。”继而引用《神仙传》中的故事作为佐证,进一步加强了神奇感,最精彩的笔墨还是作者对巫山白云的描绘:“是日,天宇晴霁,四顾无纤翳,惟神女峰上有白云数片,如鸾鹤翔舞,裴徊久之不散,亦可异也。”这既是客观之景,又是神奇之境,是神奇的现实,又是现实中的神奇。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