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嗣同《狱中题壁》原文翻译注释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狱中题壁·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是近代史上维新变法的著名人物。1898年6月,光绪皇帝发布变法命令,谭氏奉诏进京,“参预新政”。同年九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光绪,捕杀维新派。谭嗣同临危不惧,决心留下来纠合“侠士”数十人,营救光绪,事未成而被捕,投入死牢。在狱中,他意气自若,拾起地上煤屑,在壁上写下上面这首绝笔

诗的前两句,以张俭、杜根这两个历史人物受迫害的故事,说明维新变法运动的正义性和深得人民的支持与同情。张俭是东汉末高平人,他曾弹劾残害百姓的中常侍侯览,侯览怀恨在心,指使爪牙以“部党”(即结党叛乱)罪名上书陷害他,逼得他只好逃亡。因为他“清心忌恶,终陷党议”,人们都冒着危险接纳他,“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客”(《后汉书·张俭传》)。

杜根,东汉末定陵人,安帝初举孝廉,为郎中。当时邓太后临朝摄政,外戚弄权,他上书要求归政于安帝。太后大怒,令人把他装在布袋里,在殿上摔死。执法人因知他的名望,施刑不加力,后又载出城外逃亡,隐名酒店当酒保。邓太后被诛后,他复职为侍御史。

此时身系狱中的谭嗣同,所想的仍然是这场维新运动的现在与将来,他用张俭“望门投止”的典故,表示对已经逃亡出京的康有为的思念。他想到目前更多的同志正在极其严峻、险恶的处境中,他们都像杜根那样“忍死须臾”,以待时机。他相信终有一天,“杜根”们会重返政治舞台的,中国的将来要寄希望于他们了。

诗的后两句,着重说自己的死:“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两句诗表现了谭氏以身殉难、壮烈献身的英雄气概和大无畏精神。戊戌政变,慈禧扬起了屠刀,对维新派进行大追捕的时候,谭嗣同表现了惊人的镇定,他劝梁启超尽快出走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来!”他要赴死营救光绪,故决心自己留下来。几位日本友人再三劝他东渡避难,他说:“各国变法,无不以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他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去撞击陈腐闭关的社会,用自己的鲜血去唤醒沉睡、麻木的人们,用自己的鲜血去点燃一场改革社会的烈火……。显然,“去留肝胆两昆仑”,意即他劝梁启超的那段话,去,为了“图将来”;留,为了“召后来”。“两昆仑”,指康有为和自己,意谓康有为之出走与自己之死难,都同是维新事业的需要,同样地崇高,就像昆仑山那样巍峨高大。

这年中秋前二日,谭嗣同被绑赴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刑场,当钢刀举起的时候,突然间,谭嗣同昂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洪钟般的声音气冲牛斗,刽子手们仓皇失措,围观者惊讶,赞叹!这四句临终语,和“我自横刀向天笑”一样,不也是人间最壮美的诗篇么!

附注:一说谭嗣同《狱中题壁诗》原作为:“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手掷欧刀向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此据刑部主事唐恒《戊戌纪事八十韵》注:“谭、杨入狱均有诗,谭嗣同诗云云,即此作也。”今传本此诗可能是梁启超所改。见《饮冰室诗话》。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