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夜书所见·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这首五言绝句的题目叫“舟夜书所见”,意思是,诗人在船上过夜,记下见到的景物。
他见到了什么呢?先是沉沉黑夜,然后在夜幕上亮起了一盏渔灯。这是他见到的第一个画面。“月黑”与“见渔灯”,有着前因后果的关系,如果是朗月高照,渔灯就无从见出了。同时,“月黑”不仅衬出渔灯,而且也为下文的描写涂上了底色。
次句是补笔,是为首句中的“渔灯”所作的特写,说明渔灯只有一盏,而且暗得很,像是一点萤火。这一句以“一点萤”作比,极写灯光的幽暗。同时,“孤光”与“一点萤”在句中形成自对。传统上把这种对偶称做“当句对”。“当句对”借助形式上的对称,使诗歌形象得以鲜明地呈现出来,较之平铺直叙,给人的印象更为深刻。
第三句作忽然荡开之笔。诗人的视线从灯亮处移开,转写微风吹起的细浪。“簇”是堆起的意思。为什么突然掉转笔锋呢?读了最后一句就会明白,原来是为了进一步为灯光绘形绘色。在行文变化上,第三句属于“开”,是为了开出新格局,然后在末句中“合”,使诗以崭新的面貌收拢来。第三句在绝句中是转折,最难写好。怎样把握住转化的契机,要由诗人的思想水平、生活体验、艺术素养等多方面的总汇来决定。这一句的转折,由于诗人体察入微,写得是十分成功的:为了写出水中灯影的变化,必得写浪。无风不起浪,所以在第三句中不忘先写风。风太大,即使不会吹灭渔灯,起码在掀起的风浪中是看不到灯影的变化的,所以诗人又细致地揭出吹起的是微风。微风像是画家高明的调色笔,在“月黑”的底色上,在灯光的倒影处,抹上了无数粼粼的细浪,从而展现出了一幅极为动人的新的画面。
这就是末句所描写的情景:“散作满河星。”不难想见,灯影由静止而晃动,由一点散作千万时,诗人是何等地兴奋。诗作也就在此最精彩处戛然作结。这一句的妙处,不在于“满河星”的比喻——这是人们所习见的,而在于散作满河星时的动态变化,从一点化为成千上万的那种流动的美。
这首诗的结构层次十分鲜明:黑夜——渔灯——风浪中灯影的变化。诗人是顺着时间的先后来加以表现的,但又并非毫无取舍地铺叙。可以看出,他的侧重点在于捕捉住最有包孕的片刻,最富于诗意的刹那,即由静而动、由一化多的那一瞬间。其余无关的笔墨,一律都被舍弃,因而诗作在满盈诗情的同时,又显出了极为凝炼的特色。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