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川早发·王猷定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螺川早发·王猷定
月落秋山晓,城头鼓角停。
长江流远梦,短棹拨残星。
露湿鸥衣白,天光雁字青。
苍茫回首望,海岳一孤亭。

螺川即螺山,委宛如螺,在江西吉安县北十里,南临赣江,是个美丽的地方。这首五律是抒写秋日清晨离别螺川的情景,诗人融情入景,描景成画,在清峭的意境中充溢着豪情别绪。

首联写欲发未发时的螺川风光。先绘色“月落秋山晓”,交代行期是在秋天农历十五左右,日月相望的清晨,群山开始披上了晓色。再绘声“城头鼓角停”,山野空旷,遥闻吉安城楼上的鼓角鸣声划破夜空后又呈清晨的宁静。一切都是那么恬静,那么自然,正为下文的述离情别意打好了基础。

颔联写登上小舟始发时的感受。俯视那长流不断的赣江水,仿佛是要将自己从一个梦乡流入另一个梦乡;那划动的短棹仿佛是在拨动水中残存的星光倒影。江水、木桨都是摸得着的实体,梦境、星影却是空幻、浮动的,在实词虚词之间嵌上动词“流”“拨”组合成一幅星晨行舟图,不仅似闻夜行船声,还因虚实相辅扩大了意境,产生了联想。“梦”“星”既说明行舟时辰之早,又体现了诗人是在睡意蒙眬中就离别螺川的,含义颇丰。

颈联承上联更扩大视野,放眼天际水涯,写舟中远视的赣江秋晓。鸥雁本生活水边,用以明特定环境,“露湿”“天光”点特定时间——秋露朝湿,晨光见晓。“鸥衣白”“雁字青”突出秋江早晨空气的清新爽朗。水天一色,鸥驻雁飞,小舟荡漾,构成一幅淡墨水彩画,既开阔明晰又潇洒飘逸。再细嚼“鸥衣”湿、“雁字”青,又似暗藏惜别之情。

尾联写回头看到的螺川远景。只见水天苍茫,旷远无边,螺山已似海岳之中一个小小的孤亭。以水阔山小反映了行程已远;而舟行之速,使离情更苦。值得寻思的是诗人为何不写自己孤单,不写孤舟,而说螺山似孤亭呢?妙在:其一,“孤亭”形象地勾画出螺山形势,照应首联,扣紧诗题突出在“螺川”早发,补写了螺川山势奇特,近看似螺,远看似亭;其二,“亭”能令人联想到送别的长亭短亭,又能浮现螺山亭亭玉立目送行舟的模样,螺山为之送行之意及诗人对螺山的依恋之情均涌现出来;其三,更能表现诗人真挚的感情。将螺川人格化,想到自己的离去冷落了螺川,因而体贴螺川的孤寂感,这岂不是比说自己如何孤寂情感表现得更深沉更浑厚吗?

写早行题材的诗甚多,最负盛名的当推温庭筠《商山早行》中脍炙人口的佳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梅尧臣评语)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衡量《螺川早行》未尝不是能将秋晨行舟江上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得淋漓尽致,言尽而意无穷。一首好都应有自己的韵味,这首诗除了情景交融,用词妥贴朴实自然之外,更有一大特色是布局精细灵巧。以早行时间自然景象的变化为线索,由近及远转换视线角度,将八句构成四幅画卷,串联四幅图画成一组山水连环画。随着小船的推进,画面意境一幅比一幅开阔,令人心旷神怡。然而,如果将诗句分题四幅画上,惜别之情又觉越远愈浓,细嚼细品,更觉螺川美丽可爱。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