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注解译文与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这篇文章,铭所居之陋室,表现了不为世俗所拘,不慕名利,不事权贵的傲岸节操和以德为先,安贫乐道,追求自由淡泊生活的思想情趣。此文大约作于作者任和州(今安徽和县)地方官时,这时作者已屡遭贬谪。联系作者的这种经历,作为一个积极参加过中唐的政治革新并因此而遭贬斥的政治家,他在这篇文章中所表述的思想,并非只是泛泛地提倡道德修养,而是包含着自己生活遭遇的深沉感慨。在文中,不难看到一个执拗而又坚定、沉郁而又坦然的政治改革失败者的形象,不难看到作者被迫退出斗争激烈的政治舞台后产生的洁身自好的思想情趣和对官场名利的厌弃。因此,作者这篇文章还有着一定的现实针对性。

这篇文章的特色,首先在于立意高。室以陋名,从表面上看,是因为其室确很简陋,进一层看,是作者甘居陋室、自适其适,而并不以此为耻、为忧。那么,为什么会如此?作者在文中点出了其中的原因——“惟吾德馨”。正因为有这个“德”,所以即便此室再陋,作者也觉得“何陋之有”。在这里,外在的陋与内在的德形成强烈的反衬。陋室之可铭,并非在其“陋”,而在其“德馨”,使人们感到作者不仅安贫,而且乐道,而之所以能安贫,正因为其乐“道”,此室愈陋,反而愈见作者之德。作者以这样的思想来铭而警之,立意确实不平庸。

这篇文章的第二个特点,是文字简短凝炼,韵中有散,而层次非常清晰。开头四句,作者首先用比兴的方法,以山水引起陋室,以仙、龙比喻“德馨”。以下八句,是作者对陋室的具体描述,“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室中景,中有画,“上”、“入”,化静为动,炼字精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室中人,较之上面写景又进了一层,不仅景色宜人,而且生活安闲自由,高雅不俗。“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中事,一正一反,相互衬托。作者层层写来,具体形象,而笔笔流露出作者不以此室为陋,而“惟吾德馨”的淡泊自在的情绪,表现出作者的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思想。最后四句,作者又分别引证诸葛亮的南阳草庐和扬雄的西蜀草玄亭,以见古贤人皆居陋室而功德满天下,最后引用在封建社会被推为圣人的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作者以问句束尾,文势振起,显得饱满有力。《论语·子军》中孔子说的话是“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在这里,刘禹锡只取了后半句,表达含蓄,耐人寻味。全文很短小,但写得完整妥帖,珠圆璧合。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