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选自《后汉书》,原文较长,此处只截取了其中的几节。张衡(78—139),字平子,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他生当东汉中期,正是东汉王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一方面外戚、宦官互相倾轧,交替执政,政治异常腐败黑暗,另一方面天灾频繁,特别是地震几乎年年发生。这不仅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而且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恐惧感。为了打碎神学的枷锁,揭示自然界的奥秘,预防和控制自然灾害,张衡潜心钻研,制作了巧夺天工的浑天仪、候风地动仪等。特别是地动仪,比德国科学家发明的地震仪要早一千七百多年。这些划时代的伟大发明,不仅在中国科技史上,而且在世界科技史上也是罕见的。同时,他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写了许多辞赋和诗歌,其中《两京赋》、《归田赋》、《四愁诗》等都是不朽的作品。张衡是中国古代的文化巨人,在许多领域都有突出的建树。这篇传记简略地记叙了张衡高尚的品格,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和杰出的科学成就。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张衡青少年时代的经历、为人和文学才能。按照传记体例,文章先介绍了人物的姓名、表字、籍贯。接着记叙张衡的求学经历,作者用“通五经,贯六艺”六个字,高度概括了张衡考察、求学的成果,其中包含着作者由衷的赞叹之情。这就为下文重点写他在科学技术上取得的辉煌成就打下了基础。作者虽然没有具体交代他求学的情况,但他能成为一个博学多闻的青年学者,决非偶然。既不是靠天资聪颖,也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靠孜孜不倦的刻苦精神。他自己就曾说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应间》)。这种刻苦求学的精神,一直受到后人的景仰,在他的家乡南阳至今还保存着“平子读书台”的遗迹。
在介绍张衡的为人和品格时,有概括介绍:他“无骄尚之情”,但又鄙夷那些专事钻营的庸俗之辈。又有具体事例,一连三个“不行”、“不就”、“不应”,表现了他视名利禄位如草芥的高洁品格。而“连辟”、“累召”,则突出了他操守的坚定。这与当时一般士大夫热衷名利、尔虞我诈的丑行形成鲜明的对比。“君子不患位之尊,而患德之不崇”(《应间》),正是他高尚品格的真实写照。
同时还介绍了他写作《两京赋》的情况。文章从创作动机、创作过程和作品在当时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介绍,条理清楚,语言简炼。《两京赋》突破了西汉以来的“赋颂传统”,比较真实地描绘了中下层人民生活的某些侧面,详细生动地记叙了许多民情风俗,再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作品充满强烈的批判精神,因而受到后代的赞赏。正是这篇著名的大赋,确立了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尤其是他“精思傅会”的创作态度和“十年乃成”的坚韧精神,一直成为文坛佳话。
第二部分记叙张衡在科技史上的杰出贡献。文章先概述他的特长:擅长制作,尤其精通天文、阴阳、历算等方面的学问,并简略地介绍了他的科技成果。这样写既与上文呼应,又为下文重点写候风地动仪作了准备,使这件历史上罕见的重要发明更加突出。文章同时还穿插介绍了他的宦历情况。“不慕当世”是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的根本原因。这既说明他始终不改自己的操守,也揭露了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人才的社会现实。这段话写得十分含蓄,作者颇有“微辞”,正是史书笔法。
作者集中笔墨介绍候风地动仪,对时间、材料、大小、外形、构造,直到作用和征验等都作了具体、细致的描绘。写得条理井然,语言精炼,生动形象,可以说是一篇出色的科学说明文。如写外形,“合盖隆起,形似酒尊”,极为形象生动。再如“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仅寥寥数语,就把这样一个精巧的仪器介绍得详细、具体、准确,真可以说达到了惜墨如金的程度。北京历史博物馆陈列的复制品,就是根据这段记载才把这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精妙无比的仪器再现在人们的面前。尤其是用具体事例说明其征验的一段文字,更是写得摇曳多姿。先用“咸怪其无征”,造成悬念,使文势陡起波澜。后面一“果”字,使疑惑顿释,而且有力地突出了其灵验与神妙。最后自然而然地得出结果,众人“皆服其妙”。“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皆服其妙”,作者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第三部分记叙张衡的政绩。张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政治干才。他一生仕途淹蹇,晚年又被宦官排挤出京师,出任河间相。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屈服,而是与豪强作了坚决的斗争。文章先概述了河间一带严峻的形势:刘氏宗室骄横淫逸,不遵法令,又与豪门大族勾结,为非作歹,为下文作了铺垫。接着写他到任后所采取的措施: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毫不畏缩,而是一到任,便“治威严,整法度”,深入调查,将奸党一网打尽。这不仅表现了他的政治家的气魄,也表现了他的才干和经验。虽然仅任职三年,却把河间治理得“上下肃然”。这段文字极为简炼,而且句式整齐,富于气势。作者虽然没有作具体的刻划,但是一个干练的政治家的形象却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当时朝政极端腐败,要想根本改变东汉王朝的危险局面,已经不可能了。在六十二岁那年,张衡在郁郁不得志的忧愤中与世长辞了。
张衡是科学的巨匠,一代伟人。郭沫若在张衡墓碑上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上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他在文化史上的卓越建树,将永远闪烁着不朽的光彩。
这是一篇人物传记,因而既不能违背历史事实,又要条理清楚,形象生动,富于文学性。这就需要较高的写作技巧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者精于剪裁,使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本文既全面地介绍了张衡的生平事迹,又重点突出了他在科学上的巨大贡献。在写科学成就时,略写浑天仪、科学著作等,详写候风地动仪。这就使得文章内容完整充实,人物事迹具体感人。另外,文章以时间为顺序,记叙张衡一生事迹,条理清楚。又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分别采用叙述、说明的写法,不仅很好地表达了内容,而且也使文章富于变化。文章的语言也精炼质朴,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