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火”“虎”无别》注释,意译与解说
东瓯①之人谓“火”为“虎”,其称“火”与“虎”无别也。其国无陶冶而覆屋以茅,故多火灾,国人咸苦之。海隅之贾人适晋, 闻晋国有冯妇②, 善搏虎, 冯妇所在,则其邑无虎,归以语东瓯君。东瓯君大喜,以马十驷、玉二瑴③、文锦十纯④,命贾人为行人⑤,求冯妇于晋。冯妇至,东瓯君命驾虚左⑥迎之于国门外,共载而入,馆于国中, 为上客。明日, 市有火, 国人奔告冯妇, 冯妇攘臂从国人出,求虎弗得。火迫于宫肆,国人拥冯妇以趋火,灼而死。于是贾人以妄得罪, 而冯妇死弗悟。
——《郁离子·枸橼》
【注释】
①东瓯 (ou):古越族中的一支,亦称瓯越,后世用作温州及浙南一带地区的别称。②冯妇:人名,古代传说冯妇善于打虎。③瑴(jue):又写作玨、珏,白玉一双。④纯:凡丝绵布帛等一段为一纯。⑤行人:使者。⑥虚左:留出左边的座位以示尊敬。
【意译】
东瓯人称火为虎,火与虎的读音没有差别,这地方没有陶铸品因而盖房就用茅草作屋顶,所以火灾特别多,老百姓为此苦恼得很。海边有个商人到晋国去,听说晋国的冯妇善于和虎搏斗,冯妇所在的地方没有虎灾。商人回去后向东瓯君报告了所闻。东瓯君大喜,命商人为使者,带上四十匹马、两对美玉和十匹锦缎的厚礼,到晋国去聘请冯妇。冯妇应邀而来,东瓯君乘着马车,空出左边的座位,到都城门外迎接,同车入宫,安排在宾馆里,当作上宾款待。第二天,街市有火灾,人们跑来告诉冯妇,冯妇卷起袖子跟人们奔向火灾区,到处找虎但找不到。大火渐渐蔓延到宫殿和店铺,东瓯人簇拥着冯妇去扑火,冯妇被火烧死。于是,商人因欺骗国君而判罪,而冯妇自己到死也不知怎么回事。
【解说】
这是一个由误会酿成悲剧的故事。如何误会?初看是语言问题,其实是粗枝大叶不作调查研究造成的。东瓯国的火灾成了国难,“国人咸苦之”,防火、灭火心切是可以理解的,去晋国做生意的商人闻冯妇善搏虎以为是善扑火,并告知东瓯君,这商人倒是存点使命感和爱国心,可惜由于语言障碍且又不作详细了解,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硬扯到一起。这是一误。东瓯君轻信商人的话,轻率地礼聘冯妇,此为二误。看来冯妇也是一介武夫,办事粗心,对东瓯国的情况未作询问就欣然应聘,爽快固然爽快,但死神由此与他结伴,此为三误。这样一味“误”下去,当火灾真的发生时,东瓯国人拥冯妇以趋火就自然而然了,算是众望所归。英雄需有用武之地,方能显出英雄本色,善搏虎的冯妇何以善扑火,英雄的本领用错地方,冯妇至死弗悟,是何等深刻的悲剧,不能不引起人们深思;由此,我们联想到用人的问题,“专业对口”大概是发挥人才作用的起码条件。
【相关名言】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毛泽东
和氏之璧, 价重千金, 然以之间纺, 曾不如瓦砖。
——刘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