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兔子伤风》寓言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寓言·兔子伤风》寓言赏析

早先,森林里的狮子是兽中之王。

那时,他手下有三个大臣:狗熊、猴子、兔子。这三位大臣,给大王办事忠心耿耿,规规矩矩。可是,有一点他们不能同意大王的做法,那就是狮子发了怒,动不动就把同类抓来吃了, 比如狼呀, 狐狸呀,豹子呀等等,都吃。三位大臣为这事时常向大王劝谏。劝的次数多了,狮子发起怒来,他想:一定要想法把这三个讨厌的东西杀了!

有一天, 狮子早早跑到森林里抓了一只狼吃了,血也喝光了,连一点骨头渣也没剩下。狮子吃饱喝足之后就回去坐等三个大臣来商议国事。不久三位大臣来了,参拜已毕,狮子先把狗熊叫到自己身旁,对狗熊说:“你闻闻大王的嘴里是啥气味?”

狗熊素来就是实心眼,他把鼻子凑到大王张开的血盆大口边闻了闻,说:“大王,您的嘴里是一股血腥味。”

谁知,这话惹怒了狮子,他大吼一声,说:“哼,你身为大臣竟敢当面侮辱大王! 谁不知道大王我每天吃斋念佛,嘴里哪来的血腥味!”说罢,一口就把狗熊咬死了。

接着, 狮子又把猴子叫到跟前, 要他闻,猴子早已吓得魂都没了,心想:狗熊说了真话,被他杀了,我要照实说,不也是找死吗?不如说他嘴里有股香味。就假装闻了闻,退后几步说:“禀大王,大王嘴里有一股香味。”

不料狮子反倒更加发怒了,他说:“你这个拍马屁的家伙,我明明每天喝血吃肉,嘴里哪来的香味?”又一口把猴子咬死了。

兔子这时心里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寻思: 照实说是死, 不照实说也是死, 怎么办呢?这时忽听狮子叫他。兔子急中生智, 用手揉了揉鼻子, 又用手帕捂着嘴,轻轻咳嗽了两声,然后才慢慢走到狮子跟前说:

“启禀神明的大王, 小臣近日身体不好, 偶感风寒,嗅觉不灵,难辨气味。恳请大王准臣请假三日,去就医调养。”

狮子找不出兔子的岔子, 只得准了兔子的假。兔子从此远去,再不当狮子的大臣了。

——藏族寓言(选自《中国民间寓言选》)

这一则寓言,如果不读结尾,我们首先可以当作一道智力游戏题来欣赏,即:

狗熊——说真话(“是血腥味”)——是死;

猴子——说假话(“是香味”)——也是死;

兔子——说什么话(“……”)——才能免死?

显然,这是饶有兴味的。兔子面临的问题,是开口即死。要避开危险,唯一可设想的途径是什么也不说,所以兔子先咳嗽几声而后托言“伤风”(即什么也不说的正当理由)。这就显示了兔子的智慧。因此,从思想层面看,这是一篇颂扬弱小者智慧的寓言,具有启迪智慧的作用。

但从情感层面看,这篇寓言却是一篇抒情性作品,通篇发出的是弱小者一腔悲愤的不平之鸣。残暴的统治者,肆无忌惮,杀人如麻,连对给自己办事“忠心耿耿”、“规规矩矩”的大臣都不放过。人民失去了任何言论的自由。还能说什么呢?任何言论都是罪证,都会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只好象兔子那样地假装“伤风”,不置可否,避祸全身。其实作品的真正意蕴并不在一味肯定“伤风”作为策略的正确性和必要性。“伤风”能够真正摆脱狮王的统治么?如果狮王把“伤风”也定为罪名不照样可以杀头么?而是借“伤风”一词的固有意思来抒发感慨。伤风即感觉失灵,不能评说——在不许评说的狮子王朝还能说什么呢?只有伤风,只有沉默!作品忧愤深广的抒情主旋律,正在于此。

这篇作品值得一提的艺术特色是将如此深广的悲愤之情寄寓在一个趣味性的故事框架中。全是叙述,却全是抒情;外表轻松, 内里沉重。而这,正是民间作者高超智慧的表现。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