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寓言·猴子笑人》寓言赏析
在南方康地一个大森林里,住着很多猴子。一天有一个人到那里去看看,被这群猴子捉住。它们把他围起来,打趣讽刺地说:“这个人跟我们一样,但却没有尾巴,真奇怪可笑。”
——藏族寓言(选自《中国少数民族文学》)
这是一个示众场面,很有点我们在街头上看猴戏的味道: 人头攒攒,看着猴子围一条人的裙子却又露出一截猴子尾巴,真是滑稽可笑。这是面对猴类时人类自觉优越才发出的笑。寓言故事中的场面是与看猴戏差不多的场面,只是嘲笑与被嘲笑的双方斢换了一个位置。是在一个大森林里,一群猴子围观一个人,因其缺少尾巴似猴非猴的样子觉得可笑。这是猴类面对人类而自觉优越才发得出的笑声。优越感是嘲笑的根源。
不用说,人类赖以嘲笑猴子的优越感是以事实上人比猴子优越为前提的,而猴子的自我优越感则毫无根据,嘲笑人的猴子才真应被嘲笑。作品里边是猴子在笑人,作品外边是作为读者的人在嘲笑猴子。这里有一个有趣的嘲笑连环套。
但是,这是我们自身超然于作品之外时才有的阅读心理。如果你设想自己便是被猴子捉住展览的一个,你笑得起来么?在一个不看品性、不重才智、而唯尾是尊、以尾为荣、视尾为本的动物世界里,没有尾巴的人是只能这么充当示众材料和被嘲笑对象的。这便是特定背景下作为人的悲哀。
因此,寓言揭示了这样的寓意:在非人的环境里,人性的、文明的、先进的事物反会遭嘲笑污骂。寓言把猴子比喻世俗的社会势力,尾巴比喻世俗的价值取舍标准,寓言是对世俗的抨击。民间寓言的始作者大概是一位愤世嫉俗之士吧。
从这则寓言里还可看见一个也许原作者并未自觉到的寓意, 即对笑的、喜剧的诱因的揭示。引起人们发笑的诱因是什么?在笑者是优越感的具备,而在被笑者则是“似与不似”的特性的具备,人之所以被猴嘲笑,是因为他似猴而非猴,本质上不是猴子(即“这个人没有尾巴”),而表象上却近同猴子(即猴子们称的“这个人跟我们一样”)。这正如人们看猴戏比看其他动物易发笑一样。这种本质不同而求外表相似的矛盾运动,正是笑的诱因。似而求不似或不似而求似,便可构成喜剧。这是寓言无声地揭示出的一个有关喜剧艺术的法则。
本寓言结构极为简单,近似一个轻松的笑话,并且笑得很含蓄,不夸张,机智和隐痛都藏得很深。以如此简朴而不失诙谐的形式蕴藏上面分析过的厚重内容,是可称许的。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