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文学人物形象鉴赏|分析|特点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郭子仪是《长生殿》中平定安史之乱、再造李唐社稷的大将。

郭子仪,原是一名武举人,志气宏远,才干出众,学成韬略,满腹经纶,要思量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儿,千一桩定国安邦的事业。他富有远见卓识和富有正义感,他到京城谒选,正值杨国忠窃弄威权,安禄山滥膺宠眷,他以清醒的头脑,看清了这两个宠臣将是国家的大患,恨不能马上就为国除奸。杨氏兄妹竞相建造府第,穷极奢华,合朝官员前往称贺,他独“怪私家,恁僭窃,竞豪奢,夸土木”。安禄山封了东平郡王,他“见了这野心杂种牧羊的奴,料蜂目豺声定是狡徒”。他责问朝廷: “怎把个野狼引来屋里居?”当时,唐朝统治已危机四伏,可满朝大臣都似堂间处燕,独有郭子仪能屋上瞻乌,他慨叹: “闹昏昏似醉汉难扶,那里有独醒行吟楚大夫!”

总算唐明皇还有眼力,能识拔郭子仪这位英雄,先任他为天德军使,后又擢为灵武太守。郭子仪一心报效朝廷。但是,他不在皇帝面前俯首帖耳,而是自有主见。尽管唐明皇对安禄山百般信任,他却不待明皇旨意,便对安禄山严加提防, “不知忧国心多少,白发新添四五茎”。他严密注视着安禄山的动向。探听到安禄山图谋不轨,杨国忠有意激安禄山速反,他怒不可遏: “外有逆藩,内有奸相,好教人发指也!”他疾恶之情如火,制奸的措施却毫不浮躁孟浪:他悄悄地秣马厉兵,显示出沉毅果决的大将风度。

安禄山果真发动了叛乱。由于蓄谋多年,叛军兵强将勇,来势汹汹,锐不可当,唐军一触即溃,连名将哥舒翰也战败投敌。在严峻的形势下,郭子仪被拜为朔方节度使,领兵讨贼。他发誓要“扫清群寇,收复两京,再造唐家社稷,重睹汉官威仪”。他上忠朝廷,下恤军士,军纪严明,军威整肃,军队士气旺盛。交锋之际, “拥鸾旂羽盖,蹴起尘埃。 马挂征鞍,将披重铠,画戟雕弓耀彩。军令分明,争看取奋鹰扬堂堂元帅。端的是孙吴无赛,管净扫妖氛毒害。机谋运,阵势排,一战收京,万方宁泰”。真不愧为一员杰出的军事统帅。

京城收复了,这可是重扶社稷、再造山河的不世之勋。但是,郭子仪并没有像许多武夫得胜后那样居功跋扈。他想到的是: “西京虽复,只是天子暂居灵武,上皇远狩成都;千官尚窜草莱,百姓未归田里。必先肃清宫禁,洒扫园陵;务使钟簴不移,庙貌如故;上皇西返,大驾东回”。他虚心征求众将官意见,安排中兴事宜:一面派人扫除陵寝,修葺宗庙,一面招集流徙,使安故业;一面招致旧臣,共图更始,一面迎驾还都。迎驾一事,他没有同时派人去灵武奉迎肃宗和去成都奉迎已经退位的明皇,而是先往灵武奉迎肃宗告庙,并候肃宗圣旨,才去迎请上皇回銮。唐明皇称赞他“荡平逆寇,收复神京,宗庙重新,乾坤再造”的奇勋,他谦逊地自称: “臣忝为大帅,破贼已迟,负罪不遑,何功之有!”他井然有序的措置,居功如罪的态度,显示了国士之风。

郭子仪和陈元礼都是忠于唐朝的武将。但是,陈元礼“兵威不向敌寇加”,逼死了杨玉环。郭子仪对外戚的罪恶也万分愤慨,但是,却始终没有把祸乱归罪于杨玉环。显然,洪昇不愿意让他心目中的这位完美的英雄沾上“女人祸水论”的边。

郭子仪是一位忧国忧民、忠义慷慨、韬略超群、稳健沉毅的军事统帅,是一位平定叛乱、再造社稷的英雄。如果说《长生殿》寄托着作者对明朝灭亡的遗恨,那么,在郭子仪身上,则隐含着作者重建大明江山的愿望。《长生殿》中的郭子仪,立身清正,忠君爱国,与安禄山、杨国忠之流,固不可同日而语,但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位封建时代的忠臣良将而已。作者在对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的描写中,表现出了比较鲜明的与封建礼教不相容的民主主义思想,在对郭子仪的颂扬中,却没有表现出超越儒家传统政治观念的新的思想。郭子仪的行为,总是循规蹈矩,从来没有逸出封建道统之外。这表明,作者的政治观,不如作者的爱情观来得先进。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