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不如遇见?
傍晚时分,天空乌云密布,风动雷掣。一个农夫站在窗前,望着外面的庄稼,担心极了。“完了,这雨肯定会越下越大。今天种的油菜秧苗还没覆上塑料袋呢,可白种了,红薯地里的水渠也没挖好,哎……”
这时他的妻子走到农夫身旁说:“秧苗冲了,我们还可以补种,有啥好担心的。哎呀!这下可好了,咱们的那块红薯地可免受大旱了,又会是个好收成!”
一对夫妇,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他们对生活持有的态度。农夫只担心事物坏的结果会出现,而妻子却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待突发事件。
我们生活中,每天都要遭遇很多事儿。而每件事都有正反两面,这样看也许是快乐,那样看没准儿就是烦恼。如果能够及时调整心态,积极乐观地对待每件事,而不是杞人忧天,那生活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心理学家说过:“我们担心的所有事情中,40%是不会发生在现实中的,30%是已经发生的事情,20%是琐碎的担忧,5%是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剩下的5%才是我们真正面对和改变的事情。”
很多时侯,我们都为不必要的琐事担心着,让自己在这种烦扰中痛苦,不知坦然地面对,待事情解决时才发现当初的担心是那么地幼稚可笑。所谓预见困难还不如积极遭遇困难。
人的一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不要去逃避它们,因为如果选择了逃避困难,那你一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解决这个困难。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一味地设想困难有多大,而忘了去面对、处理它们。
曾经有三位行路人,夜深了想要找地方投宿,但是却被一块大石头挡住了道路,爬也爬不过去,绕也绕不过去,正在发愁的时候,一个农夫路过说他有办法,但每个人须给一百文钱,第一个人毫不犹豫给钱了走了过去,第二个人讨价还价,农夫涨成二百文,但是第二个人还是给了钱走了过去,第三个人准备支付两百文时,农夫又涨成了三百文。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问题是逃避不了的,因为不论你怎么逃避,最后还是要解决。而因为你的逃避,你只有付出更大的代价,逃避的时间如果越长,那么你花的代价也会更大。
诚惶诚恐地担心害怕,还不如想办法积极应对,想得越多,准备得越少,到时候我们为解决困难所付出的“利息”自然就越多。
南宋时期的逃跑皇帝宋高宗,他便是典型的为逃避困难付出惨重代价的人。那时的宋高宗听说金军有百万大军,就吓得屁股尿流,所以当金军南下时,宋高宗只想着一味求和,不听主战派劝解,最后猖狂地逃跑,葬送了宋朝,成为天下笑柄。
人的思维很奇怪,令人捉摸不透,一旦活跃起来,很难有空白的时候。但心理学家认为大多数引发活跃的思维,几乎是胡思乱想,那么,人们胡思乱想些什么呢?
有人说,我们想的东西无非是两种:一是为美好事物的梦想求取;二是对困难的刻意回避,恨不得前方就是一马平川。记得有这样一首诗:“终日忙碌只为饥,方得温饱又思妻,娶进娇妻与美妾,又无田地少根基,置下田园多宽广,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结下千里马,恨无官职被人欺,当朝宰相嫌官小,又想面南去登基。”人们所思虑的不过如此。可以说,不切实际的幻想是痛苦烦恼的根源所在。时下很流行的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绝大多数的病源来自对“明天”不确定性的思虑过度。我们因思虑而辗转难眠的东西,有多少是可以实现的?我们设想的困难又有多少是不能拔除的呢?
有一名都市白领,他收入丰厚,只是工作压力巨大,最近,他总说这儿疼那儿疼,去医院检查没有任何健康问题,而他则借口身体不好请了病假,颓丧地休息在家。其实他也知道,自己没什么病,就是想要逃避工作,于是给自己找了个借口。但是,这种做法只是像把头埋进沙子的鸵鸟,并不能使困难真的消失,而是掩耳盗铃,自己骗自己。现实的困难是不会被这种自己骗自己的方法吓跑的,最后被吓跑的不是困难,而是自己的幻觉。
当然,这并不是说大家都应该超负荷工作,更不是鼓励大家都去当工作狂,而是说,面对困难,我们有没有找到比“鸵鸟政策”更好的办法?假如这位白领没有被自己吓倒,而是继续坚持工作,同时对工作的强度和内容适当调整,那就不是他怕困难,而是困难怕他了。
许多人认为,这太难了,人自己怎么可能战胜自己呢?但是反过来想一想,如果鸵鸟总是被困难吓得把头埋进沙子,那它迟早要被其他动物吃掉的,这不更加危险吗?再举个例子,把青蛙放进温水,再把乘着青蛙的锅放在火上慢慢炖,青蛙不能一下子察觉到危险,最后就被炖死了。这样的命运可怕不可怕?这种否认困难、不去面对困难所导致的慢性消耗,不仅能使鸵鸟被吃,青蛙被炖,也同样能使人逐渐丧失斗志,整日浑浑噩噩,这也不比挑战自己、面对困难的结果好吧?
人就是有种惰性,宁可慢慢丧失生存能力,也不愿“长痛不如短痛”。其实,在战胜自己的过程中,疼痛是必然的,但是只要方向走对,这些疼痛就是在进步中的疼痛,是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如果人连这点面对自己的勇气都没有,就只能像埋起头的鸵鸟,或者像温水中的青蛙,最终被淘汰。
当然,挑战自己需要勇气和毅力,需要人集中生命力奋起一搏。如果你还在为困难而愁眉不展,那不妨试一试,换个方法怎么样?也许,你就会在这一点小小的改变中,寻找到你生命的力量和意义。
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在困境面前永远积极进取的人。在一般人看来,帕格尼尼可以算是个多灾多难的人:刚出生不久险些死于猩红热;上学前患了一场麻疹;13岁那年患上了严重的肺炎;中年时,突然长满脓疮,几乎拔掉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严重的眼疾有时时折磨着他;年过半百,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最后,还没有活过花甲,就吐血而亡。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
帕格尼尼的遭遇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他早就预料自己的一生会被病痛折磨,所以他更加勤奋,愈挫愈勇,积极面对生活的苦难,最终成为一代天才。
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积极面对才是战胜苦难的法宝”,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