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1840-1842年英国资本主义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战争以英国罪恶的鸦片贸易为导火线,故称鸦片战争。

战前的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物产丰盛的统一的封建大国;有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但长期停滞在小农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经济结构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极其缓慢;清王朝从十八世纪下半叶开始已经走上衰败的道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斗争日趋尖锐激烈。总之,这时的中国是一个统一的、有几千年文明的、但已处于没落、危机的封建大国。而西方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熟,英国在十七世纪中叶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从十八世纪开始产业革命,资产阶级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统治地位,而且资本主义经济也证明比封建主义经济优越;西方资本主义已有了三百多年的殖民侵略掠夺经验,统治了大半个世界,工业革命和经济危机,使西方资产阶级一再要求扩大掠夺范围。在这种形势下,中国不可能长久孤立于世界之外,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急于打开中国市场,把侵略势力伸展到中国来。清政府却实行闭关自守,中外在正常贸易中,中国一直贸易顺差,白银内流,直到英国大量鸦片走,这种状况才发生急剧变化。

鸦片又名阿芙蓉、罂粟,盛产于印度和小亚细亚。1773年以后,英国资产阶级为了改变英国在中英贸易中的逆差,大量偷运鸦片牟取暴利。到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每年输入鸦片达三万余箱,价值二千万元左右,使中国白银每年外流一千余万两。鸦片大量输入严重地毒害了中国人民,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加深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造成社会各阶层日常经济生活的普遍下降。于是,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在鸦片走私问题上日益明显化和尖锐化,禁烟与否,成为中国社会各阶层普遍瞩目的中心问题。面对这种严重局面,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出现了以太常寺少卿许乃济为代表的弛禁派和以鸿胪寺卿黄爵滋为代表的严禁派。在两派争论中,道光皇帝感到鸦片输入将造成军队瓦解和财源枯竭,倾向了严禁派,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驰往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3月,林则徐到达广州,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掀起了禁烟运动。英美烟贩被迫缴出鸦片二百三十七万余斤,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缴获的鸦片当众全部销毁。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焊然发动了鸦片战争。

战争持续两年多,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840年6月28日英军封锁珠江口,战争正式爆发。英军见广东军民早已严加戒备,7月北犯厦门,未能得逞;再犯浙江,攻陷定海;8月抵达天津白河口,向清政府投递国书,进行威胁。直隶总督琦善受命前往天津与英军谈判,“劝慰”英军退回广东。9月道光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继续办理中英交涉,同时将林则徐、邓廷桢革职。1841年1月17日英军突袭虎门,攻陷大角、沙角炮台,提出《穿鼻草约》,并单方面公布。第二阶段,道光帝得知炮台失守,1月27日下令对英宣战,派奕山为靖逆将军,率军一万七千人开赴广州。2月26日英军攻陷虎门炮台,3月进逼广州,5月26日炮击城垣,奕山投降,次日签订《广州和约》,第二阶段战争结束。但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反对《广州和约》,广州三元里等处人民群众自动起来严惩英国侵略者。第三阶段,从1841年8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26日攻陷厦门,连陷定海、镇海、宁波。道光10月18日任命奕经为扬威将军,率军前往浙江办理军务。1842年3月10日奕经分兵三路企图收复宁波、定海、镇海,但一败涂地,逃往杭州。道光决心妥协,派耆英、伊里布赶赴浙江议和;英军拒绝,6月进入长江,7月21日攻陷镇江,8月闯到南京江面。耆英、伊里布赶到南京议和,8月29日签订《南京条约》,战争至此结束。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沙俄等侵略者也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伊宁塔尔巴哈台通商章程》。鸦片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这是中华民族遭受资本主义国家侵略奴役的开端,同时也是中国人民觉醒,踏上反帝反封建伟大征程的开始。可参看牟安世:《鸦片战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