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王振亚 【本书体例】
王翁以缎肆起家,人呼为“缎子王”。
翁,京师旧家子,习书算,少孤露,遂流为丐;年弱冠,尚夜宿鸡毛房。京师寓诸丐室,储鸡毛盈数尺,丐输三钱,辄栖毛中一宿以御寒。时同寓有旗下某公,年相若。一日,翁谓之曰:“我侪(chái柴)皆昂然丈夫,此岂安身立命之地?盍改图,各谋生路乎。”某公曰:“甚善。寒阴冰雪,何逝而可?然请以改岁为期,誓不再作如此行径。”两人因约为昆弟,焚香盟于神曰:“苟富贵,无相忘。”时醉司命日也。元旦,各分手去。
王翁去为典肆佣职,炊爨(cuàn窜)洒扫,以勤慎颇为肆主者所倚。至除夕,主者核计簿,屡舛,甚焦灼。时翁侍侧,睨而笑。主者曰:“子胡笑?”曰:“此亦无难算。”曰:“试核之。”翁持筹一核,符合,主者大喜,曰:“吾不能早识子,屈子久;明年畀(bì币)汝赀本,为我职庙市。”
庙市者,隆福、护国诸寺各有市,百货云集,典肆缣帛之属,期满弗赎,别有人售于市。市列摊,职此者,月俾数金酬其劳。翁司此,和气迎人,售速而利三倍。
时太监某来购货,谈甚惬,曰:“以子才宜为大贾,何小就为?”翁曰:“只此已过望,敢多求乎?”太监曰:“汝明日辞居停。我居南池子第几门,后日汝来,我将与汝合为贾。”翁曰:“诺”。归请假于典肆主者,交待经理事,来去分明。
越二日,至太监处,已张宴俟矣。太监畀以万金,俾设缎肆于东华门。翁骤得志,然不改其度,懋迁获利,其门如市。
时乾隆四十年间事也,海外各国,年年例贡。一日纯皇帝问日本、高丽诸使臣曰:“汝观我中国风俗何如?”稽首而对曰:“中华沐大皇帝教化,不但士大夫读书明理,虽市贾亦知信义,即如某缎肆王某者,陪臣与交易,海外遐荒,坦然赊与,且约观剧,馈食物、荷囊、佩刀、针黹各物,厚意深情,有加无已。中华风俗,实大皇帝时雍之化所致,非海国所敢望其万一也。小臣心悦诚服。”奏毕,复稽首称贺。天颜大悦,以国体所系,默识姓名;翌日召见,翁以布衣奏对称旨。越日,由内务府拨银五十万两,命翁司之。翁辞旧主人,仍业缎肆。时内务府诸公咸与往来,公亦极意交欢,无弗各得其意以去。
越三载,有郎中某向翁假贷,翁偶未应,衔之,会某郎中司缎疋库,以库底旧存老缎五十余箱奏明发商变价。缎皆朽败,实欲以害翁也。箱发下,启视,果皆霉变,色如漆,质如灰。翁亦拚拆阅数十万金。乃每疋中各卷金叶若干,盖前明籍没魏珰物。当时大吏籍以媚珰者,阅两朝竟无人知也。翁以此益富。业盐于豫东长芦,引地四十八处,鹾(cuó痤)务中推巨擘(bò柏)焉。
后翁以查引地至河南,问巡抚何人,则旗下某公以笔帖式历转员外郎,已由府道荐升中州中丞矣。具柬往拜,中丞启中门,迎于堂皇,握手曰:“犹记在鸡毛房所语乎?”中丞曰:“不敢忘。”两人各大笑。中丞留之,欢宴数日而去。
(选自《蝶阶外史》)
王翁靠开绸缎铺子发家,被人称为缎子王。
王翁是京城老户人家的后代,喜欢读书和数学。少年时成为孤儿,后又沦为乞丐。二十岁左右的时候,夜间还睡在“鸡毛房”里——京城设的让乞丐住的屋子,里面铺着几尺厚的鸡毛,乞丐们出三个钱,便可在此栖息一个夜晚,以度过寒夜。和王翁同室而住的还有旗人某公,两人的年龄也差不多。有一天,王翁对他说:“我们都是堂堂男子汉,这哪是安身立命的地方!何不改变志向,各自去寻找一条生路?”某公回答道:“很对呀,但眼下冰天雪地,能到什么地方去呢?如要那样,从过了年开始。坚决不再这样生活下去了。”于是两个人结为兄弟,在神前焚香盟誓道:“如果一旦富贵,谁也不能忘了谁”。这天是年前祭灶神的日子。元旦那天,两人分手而去。
王翁去到一家当铺当了佣工,烧火做饭,洒扫庭院,因为手脚勤快,言行谨慎,很被店主器重。到了除夕,店主在核算帐时,因屡出差错,十分焦躁。当时王翁正侍侯在一旁,侧眼一看便笑出了声。店主问:“你笑什么?”王翁回答说:“这帐也没啥难算的呀。”店主说:“你来核算一下试试。”王翁拿起算盘一算,正好无误。店主非常高兴,说道:“我没有及早了解你,委屈你的时间太长了,明年给你本钱,去替我掌管庙市吧。”
所谓庙市,指隆福、护国等寺前的集市,各种各样的货物都可到这里买卖。典当的绸缎之类,期满而不赎回的,当铺也派人拿到市上卖,集市上专设有这种摊位。管这事的人,每月薪水可得数金。王翁干这活计之后,因和气待人,卖货快,利钱可多得三倍。
当时有位太监来买货,与王翁谈得很投机。他对王翁说:“以你的才干看,很适合为大商人,为什么来做这种小买卖呢?”王翁说:“就这已超过了我的愿望,哪里还敢有过高的要求呢。”太监说:“你明天辞职停业吧,我家住在南池子第几门,后天你到我家来,我将与你联合做买卖。”王翁回答道:“是。”回去之后,王翁向当铺主人请了假,并把所经手的往来帐目交待得清清楚楚。
过了两天,王翁来到太监家,太监已摆好宴席在等待他了。太监给了他万金,让他在东华门开设绸缎铺。王翁虽立马得志,然而却未改原来良好的服务态度,以勤勉的经营赚钱,生意很兴隆,这是乾隆四十年间(1766)的事。
这时海外各国,年年都来进贡。有一天,皇帝问日本、高丽诸国的使臣:“你们看我们中国的风俗怎么样?”众使臣拜倒在地回答道:“中华在大皇帝的教化沐浴之下,不但士大夫读书明理,就是做买卖的商人也很讲信用和道义,如某绸缎铺王翁,与我们做生意,虽然我们是海外远地之人,仍毫无顾忌地赊给,并且邀请我们看戏,赠给食物、荷囊、佩刀、针黹各类物品,深情厚意,甚是感人。中华的风俗实在是大皇帝文雅大方的教化所形成的,海外各国绝非能比上一点,我们心悦诚服。”回答完毕,众使臣又再次拜倒,称赞不已。皇帝很高兴,从国家荣誉出发,心中默记下了王翁的姓名,第二天召见。王翁以老百姓的身份回答皇帝问话,很合皇帝意旨。隔了一天,从内务府拨出五十万两银子,让王翁统管。王翁辞别了旧主人,仍然经营绸缎铺。当时,内务府很多人都与王翁有往来,王翁热情款待,使他们没有一个不是满意而归。
过了三年,有位宫内官员向王翁借钱,王翁偶而一次没答应,心中便生怨恨。正好这个官员主管宫廷的缎疋仓库,便将库存积压多年的五十多箱老缎子拿出来,奏明皇帝,发给商人变卖处理。缎子全已腐朽不堪,实际是想坑害王翁。货箱运到,王翁打开一看,果然全都发霉变质,色漆黑,灰一样脆。王公豁着赔几十万金收下了。没想到每疋缎中各卷有数片金叶,大约这些缎子是以前明朝所查抄没收魏忠贤的遗物,是某大官向魏献媚的礼物,过了两个朝代竟没有人知道。王翁却因此更富了。又在河南东部、河北等地经营盐业,有专营行销区四十八处,在盐业生意中成为首屈一指的大户。
后来,王翁因查看自己的行销区来到河南,问巡抚是谁,原来是旗人某公,从笔帖式历转成员外郎,并且已由府道荐升为中丞了。王翁拿了书柬前去拜访。中丞打开大门,将王翁迎接到大堂上。王翁握着中丞的手问道:“还记得在鸡毛房所说的话吗?”中丞答道:“唯有此不敢忘也!”二人开怀大笑。中丞留王翁在府中,欢宴好些天才让离去。
(李恩清译)
选自《蝶阶外史》的“缎子王”,虽说篇幅不长、故事情节分明,人物生动。作者在塑造王翁这个有志者事竟成的人物中,为使小说详略得体,波澜起伏,变换采用了倒叙、正叙、连叙、类叙、插叙等多种叙述方法。
请看,“王翁以缎肆起家,人呼为‘缎子王’”。首先采取倒叙,把小说的结果告诉读者,给下文造成悬念,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接着才开始正叙,用“翁,京师旧家子,习书算,少孤露,遂流为丐;年弱冠,尚夜宿鸡毛房。”从头交待小说主人公王翁,是京城老户人家的后代,自幼喜欢读书和数学。由于家庭破落沦为孤儿,以要饭为生,眼看到青年年华,还经常住在乞丐房里过夜防寒。正因为“穷则思变”,也有环境造英雄的出头之日。作者以此调转笔锋,连带叙述与常住在鸡毛房的旗人某公,为改变艰难的生活,就得选正道另走他路。从而带出了另一个次要人物,给人的印象是,叙述的条理清楚,旁带的自然可信。
为突出小说的主题,作者在以叙述为主的描写中,几度变换表达手法,使读者既觉得故事的发生、发展顺理成章,又入情入理。为避免记叙的重复,作者在三次描写主人的处世作人态度时,每次运用的语言,都能把握分寸,各有千秋。如第一次写王翁到某一家当铺去当雇工时写到:“王翁去为典肆佣职,炊爨洒扫,以勤慎颇为肆主者所倚。”第二次招聘到庙市以后写:“翁司此,和气迎人,售速而利三倍。”时隔不久,又受聘于太监家,其表现是“翁骤得志,然不改其度,懋迁获利,其门如市。”几次改换门庭,尽管都是经营缎子为业,但每次的叙述方法都不一样。再一再二再三以后,作者为说明王翁的精明能干,经商有方,最后又通过日本、高丽使臣之口,间接叙述王翁给中外顾客留下的良好印象说:“即如某缎肆王某者,陪臣与交易,海外遐荒,坦然赊与,且约观剧,馈食物,荷囊、佩刀,针黹各物,厚意深情,有加无已……”
凡此种种,无不表现出作者把握文体、运用语言、恰当表达人和事的叙述功底。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