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老学庵笔记》
宋陆游著。凡十卷,乃陆游晚年所作。全书记载遗闻逸事,考订诗文,间采民间传说。其中诗论不多,但有一段论述却十分重要,它是陆游诗歌理论中的重要部分。他指出, “今人解杜诗,但寻出处,不知少陵之意初不如是。且如《岳阳楼诗》……此岂可以出处求哉!纵使字字寻得出处,去少陵之意益远矣。盖后人无不知杜诗所以妙绝古今者在何处,但以一字迹有出处为工。如《西崑酬唱集》中诗,何曾有一字无出处者,便以为追配少陵,可乎?且公人作诗,亦未尝无出处,渠不自知若为之笺注,亦字字有出处,但不妨其为恶诗耳”!
北京初年,西崑体诗风柔靡、华丽,内容空虚,格调不高。西崑诗派中的大多数人为大官僚,长期远离广阔的现实生活,所以导致上述结果。黄庭坚和江西诗派的诗人们看到了西崑体的弊病,并试图起而清扫西崑派的诗风影响,但他们并未清醒地认识到西崑体弊病的由来,而是错误地认为西崑之弊在于诗人的读书太少,又缺乏艺术技巧。于是不去提倡诗人关心现实、了解人民疾苦、增加个人生活阅历、积累经验,而是主张多读书,在技巧上模仿杜甫、韩愈,要求“无一字无来处”。这样做,实际上不能根除西崑体的弊病。陆游早年亦学江西诗派。但随着阅历的增多,眼界的开阔,他对作诗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认为学诗不可以囿于诗而要积累生活、增长见识,即所谓“工夫在诗外”。因而中年以后,陆游对江西诗派的理论渐有指摘。上面所引《老学庵笔记》中的话就是对江西诗派“无一字无来处”观点的有力驳斥,也是自己一生学诗的经验之谈。在这里陆游正确地认识到,杜甫作诗并不象江西诗派所说的那样“无一字无来处”,杜诗之妙绝不在这里。从出处入手理解杜诗完全走错了路子。接着陆游又以江西诗派亦大力反对的西崑体为例说明出处与诗之优劣无关的道理,这种见解对扭转江西诗派的流弊是大有益处的,诗歌发展的历史早已注明了陆游这一见解的正确性。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