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雪夫斯基,尼·加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828—1889

【介绍】:

俄国作家,列宁称之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他生于萨拉托夫的一个神甫家庭里。一八四五年,他肄业于家乡中学。一八四六年入彼得堡大学语文历史系学习哲学、历史、经济学和文学。在大学学习阶段,车尔尼雪夫斯基关心国内外政治斗争,结识了对农奴制持否定态度的彼得拉谢夫斯基小组,阅读了法国哲学家、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大批著作。他富有革命精神,批判了当时盛行的黑格尔唯心主义体系,开始钻研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使他为成为那个时代的先进人物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一八五〇年春他从大学毕业后,回到故乡萨拉托夫中学任教,他不怕沙皇各级官吏的监视,在课堂上公开宣传废除农奴制的思想。一八五三年,迁居彼得堡,一面在中学任教,一面为《祖国纪事》、《同时代人》撰稿。同年完成学位论文《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提出了“美是生活”的唯物主义美学观。在这一年,他与一位医生的女儿奥·索·瓦西里耶娃结婚,在以后的坎坷生涯里,她始终是他的忠实的革命伴侣。在这一年秋,他与涅克拉索夫相识,应邀参加《现代人》杂志的工作,他把这个杂志作为传播革命思想的阵地,发表有《莱辛,他的时代,他的一生与活动》(1856-1857)和论述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和谢德林等作家的重要论文与书评,继承了别林斯基的光荣的战斗传统。他的另一部重要著作《俄国文学果戈理时期概观》(于1855年开始发表)是一部杰出的俄国文学批评思想史。一八五九年六月曾去伦敦,在那里会晤了赫尔岑。一八六〇年还完成了《资本与劳动》、《哲学中的人本主义》等论文。一八六二年七月,沙皇政府逮捕了车尔尼雪夫斯基,关入彼得保罗要塞,经过两年囚禁,被流放西伯利亚作七年苦役,在被逐之前,沙皇政府为了摧毁他的人格与威望,还搞了一次“假死刑”的丑剧。无论是在囚禁还是在流放中,他始终不屈服,顽强斗争,长篇小说《怎么办?》(1862-1863)就完成于囚禁的要塞中。在服苦役期间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序幕》(1867-1869)。反动当局一方面延长他的苦役时间(二十年的监禁流放),一方面劝诱他申请赦免,均不能动摇他的斗志。一八八三年他获准回阿斯特拉罕居住,他继续翻译韦伯的《世界史》(11卷)和写作一系列文章。一八八九年获准回萨拉托夫,但因备受折磨,身患重病于同年十月二十九日逝世。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