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美学基本理论·审美心境
人在审美前后所形成的比较微弱、平和而稳定、持久的情绪,是审美心理活动中的一种最常见的情绪状态。审美前的心境是审美的预前心境,它由日常的生活实践引起,对审美心理活动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常使人自觉或不自觉地指向或选择与自己心境同一或对立的审美对象,如心情愉悦时,选择令人愉快的对象,心情烦闷时,为了调节心情也选择有娱乐性的对象。审美活动中的审美活动后所形成的心境是审美的后成心境,如愉快、喜悦、满意、忧郁、厌烦、疑惑等。它们有两极性,如愉快与忧郁对立,满意与厌烦对立;有邻近性,如愉快与满意,忧郁与厌烦相接近。
审美心境是人对事物美丑等审美特性的一种情绪反应,它们以对象的特性、自己的特定境遇以及对对象的认知为基础,以个人的意愿、欲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为转移。由于对象的刺激相对微弱,人的大脑皮层的兴奋比较平和,动力定型的变化比较小,而且即使有变化,也是渐进的、持续发展的,并无突发性,因此审美心境也比较平和、持久,同热情、激情等相比较,是属于静态型的情绪。审美心境具有自调性,人可以通过理智、意志,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便使自己的心境适应审美对象或选择适合的对象以适应自己的情绪。心境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审美对象的变化,主体境遇的变化和对对象的认识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它既可以由相对静态向动态的发展,也可以向对立的、邻近的心境转化,如由喜悦转化为忧郁,由忧郁转化为厌烦,还可以两种或多种对立、邻近的情绪同时并存,如忧喜参半,既喜悦又同情等。
形成良好的心境是审美活动的重要目的、动力之一,同时对审美活动又起着积极的能动作用。一方面,良好的心境,无论是肯定性还是否定性的心境,如喜悦、同情或忧郁、厌烦,可以推动审美活动的开展,有助于克服丑、创造美的积极性的发挥,而恶劣的心境则阻碍了审美的深入,它们都直接影响着审美对象的选择、感受、体验、评判和意志行为。另一方面,心境具有弥散性,扩张性,它常使人以同样性质的情绪对待某些特定的对象,发生移情作用,使对象和自己的体验、行动都染上主观的情绪色彩,从而增益对象的美或丑,甚至还可能产生推爱、推憎等心理现象,如“爱屋及乌”、 “恶及余胥”就是心境弥散的结果。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