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百”方针的提出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双百”方针即“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毛泽东同志于1956年5月2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其后,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同志,于5月26日向文艺界和科学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正式向全国文化、科学界提出,并详细论述了这一方针提出的依据和贯彻这一方针的要求。党的这一方针的提出,是马列主义辩证法在发展文艺科学事业上创造性的运用。实行这一方针是为了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过程中,采用自由讨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逐渐把思想认识统一到马列主义上来,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理论,肃清教条主义的影响,促进科学、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当然,“双百”方针也是根据文艺、科学事业发展规律提出的,要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必须以个人的独创性为前提。

毛泽东同志在解释“双百”方针的内容时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利用行政力量,强行推行一种风格,一种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另一种学派,我们认为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科学界自由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方法去解决。”(《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因而得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响应。“双百”方针提出后,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就使我国的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出现朝气蓬勃的新局面。在文艺理论批评方面,“双百”方针提出后,大家努力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对历来争论很久的问题,进行了再认识和新探索。在文学创作方面,突破了“无冲突”论的禁锢和某些条条框框,创作题材不断扩大,出现一批敢于揭露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一些比较深刻地表现出社会主义时期人们高尚的道德情操、丰富的内心世界的优秀作品,使我国文学创作出现蓬勃发展的新景象。对此正如周扬同志在第三次文代大会上所指出的:实践证明,在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下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推陈出新,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最正确、最宽广、最富有创造性的道路。但是,从反右斗争以后,这一方针并没能得以贯彻。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真正在文艺、科学事业发展中,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使我国文艺、科学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