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文艺批评家。生于斯威阿堡一个波罗的海军医家庭。在小学、中学读书时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独立精神,一八二九年中学借故他“旷课太久”,将他赶出学校,同年他考入了莫斯科大学语文系。一八三一年创作的一部揭露农奴制罪恶的五幕话剧《德米特里·卡里宁》受到沙皇书刊检查机关的否定。一八三二年校方以他长期患病、旷废学业和“才能低劣”的借口将其开除,实为对写作《德米特里·卡里宁》剧本的惩罚。从一八三三年起,他为《望远镜》和它的增刊《杂谈报》撰稿,开始文学批评活动。一八三四年发表著名的长篇论文《文学的幻想》,在这篇文章里,别林斯基系统地考察了俄国文学从十八世纪至十九世纪初期的发展,认为这一发展过程是俄国文学逐渐摆脱对西欧文学的模仿,形成自己独立的民族独创性的过程。同时,在这一论文中还阐述了文学的民族性和现实主义之间的内在联系。一八三八年至一八三九年他在《莫斯科观察家》杂志担任编辑。一八三九年秋,别林斯基到彼得堡参加《祖国纪事》杂志的编辑工作,主持文学批评栏。他曾先后六年在这里工作写出了许多重要论文,为俄国文艺批评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别林斯基作为俄国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经历了一个探索的过程。在四十年代之前,他站在唯心主义和启蒙主义立场上,接受了黑格尔的“一切现实的都是合理的,一切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的命题,认为改变现实的思想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在别林斯基的前期论文里仍然很透辟地分析了俄国文学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对一些重要作家的论述也很准确。一八四〇年以后,由于俄国农奴解放运动的开展,别林斯基到彼得堡之后,在思想、立场上发生了巨大变化。他在哲学思想上开始清算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走上了唯物主义道路,他肯定思维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认为“理论问题的重要性有赖于它和现实的关系”。虽然别林斯基曾醉心于空想社会主义,但是,他很快意识到不能通过和平道路来改造社会。在彼得堡期间,别林斯基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如莱蒙托夫、果戈理、涅克拉索夫等,他密切地注视着俄国文学的发展,捍卫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正确方向。他充分肯定十九世纪前半叶俄国文学中的“自然派”,对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理等作家的创作给予了深刻、透辟的分析,而且在这当中阐述了文艺批判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如形象思维、人民性、民族化、典型化问题等,许多光辉论述至今仍有现实意义。一八四六年,别林斯基到《现代人》杂志工作,一八四七年因肺病出国疗养。在这之前几个月果戈理发表了《与友人书信选集》宣传对基督教的顺从和歌颂农奴制,是对自己过去正确道路的否定。为此,别林斯基写了《给果戈理的一封信》,这是他文艺批评工作的总结,也是革命民主主义文艺理论的纲领性论文。信里批驳了果戈理的迷误,指出俄国当时最迫切的问题是废除农奴制,推进文明和启蒙。别林斯基短暂的一生著述甚丰,现实主义美学和文艺批评作出了宝贵贡献。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