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美主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十九世纪末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流行于法、英、俄等国。唯美主义鼓吹艺术脱离政治,提倡“为艺术而艺术”,否定艺术的功利性和道德原则,单纯地追求形式美和艺术技巧。唯美主义的兴起是小资产阶级对于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市侩哲学和庸俗习气的反叛。从历史渊源看,它深受十八世纪的康德美学的影响。康德关于区分自由美与附庸美、强调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非功利性、认为“美即快感”的思想观点,为唯美主义思潮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唯美主义的首倡者是法国的戈蒂叶,他发挥康德的“自由美”的思想,在一八三五年发表的小说《模班小姐》的序言中第一个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口号。戈蒂叶的美学观点在他的诗集《珐琅与玉雕》中得到了集中的体现。他把造形美抽象化、绝对化,完全排斥了思想观点、道德、情感诸因素的重要作用。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王尔德在其代表作——小说《道林·格雷的肖像》的序言和悲剧《莎乐美》中,系统地表述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观点。他颠倒艺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认为不是艺术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艺术。艺术毫无用处,无所谓道德与不道德。他认为艺术本身就是目的,思想、善恶概念等不过是艺术家使用的工具和材料。王尔德的唯美主义理论,固然主观上有反对艺术为金钱服务的意图,但是他同时也反对艺术为任何目的服务,这在客观上必然走到与无产阶级及其革命思想相敌对的地步。唯美主义推崇形式,有时从怪诞、丑恶、乖戾、反常的现象中挖掘美,因而有开拓艺术美的领域、扩大艺术表现的范围和能力的作用。但总的说来,它表现了一种没落的艺术倾向,成为世纪末颓废主义文艺的一个组成部分。唯美主义后来经英国的佩特在理论上加以系统化。作为一种运动唯美主义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解体。但是,作为一种文学倾向,却并来完全消失,从本世纪初叶以来,对于许多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