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威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生卒】:1564—1616

【介绍】:

英国诗人、剧作家。一五六四年四月二十三日生于英国中部斯特拉特福镇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期在文法学校读书,学习拉丁文和古代历史、哲学、诗歌、修辞等,十三、四岁时,因家道中落而辍学。离校后可能帮助父亲料理生意。一五八二年结婚。一五八五年左右离开故乡,一个人来到伦敦,最初的生活经历不详,后来当过剧场杂役,并很快成为演员和编剧。从一五九〇年创作《亨利六世》开始,莎士比亚以一个戏剧家的身分登上舞台,同时还创作长诗和十四行诗,跻身文坛。莎士比亚在将近四分之一世纪里,创作三十七部剧本、二首长诗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他自编自导。并登台演出不少于二十五年,其问,他同剧团一道多次去宫廷演出。一六一三年创作了最后一部剧本《亨利八世》,然后就辞去一切职务,回到故乡安度晚年。一六一六年四月二十三日逝世于斯特拉特福,并葬于本镇“三一”教堂。

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他的戏剧创作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590-1600)创作九部历史剧、十部喜剧和三部悲剧。历史剧取材于英国历史学家贺林希德的《英格兰与苏格兰编年史》,除《约翰王》外,其余八部可以分为两个四部曲:《理查二世》(1595)、《亨利四世》上、下(1597)、《亨利五世》(1599),以英法百年战争(1337-1453)为背景;《亨利六世》上、中、下(1590-1591)、《理查三世》(1592)以“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8)为背景。历史剧描写了英国历代王朝封建宫廷的冲突和诸侯间的战争,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十四、十五世纪封建社会解体的过程,鞭挞了封建暴君,赞美了贤明君主,表现了莎士比亚反对分裂内讧、主张国家统一、拥护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喜剧主要取材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民间传说,故事地点多在南欧,如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但实际背景是英国十六世纪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喜剧描写了青年男女在“快乐的英格兰”的日常生活,赞美了以爱情、友谊为中心的人文主义人生理想。最著名的喜剧有《仲夏夜之梦》(1596)、《威尼斯商人》(1597)、《无事生非》(1599)、《皆大欢喜》(1600)、《第十二夜》(1600)等。这个时期莎七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形成,看到了社会矛盾,但当时他认为只要经过努力,矛盾可以解决,所以喜剧的结局都是“有情人皆成眷属”。这个时期的悲剧也带有这个特点。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就被称为“乐观的悲剧”。一对青年男女相爱,因为家族世代为仇,所以他们的目的不能实现,由于双方的家长鉴于世仇铸成了悲剧,最后言归于好。这出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悲剧是一出热烈的爱情的赞歌。第二个时期(1601-1607)创作七部悲剧,还有三部“阴郁的喜剧”,它们也被称为“悲喜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的高峰,其中最有名的为四大悲剧,即《哈姆莱特》(1601)、《奥瑟罗》(1604)、《李尔王》(1606)、《麦克白》(1606);此外,《雅典的泰门》(1605)也很重要。这个时期由于英国的王权同资产阶级联盟的破裂,社会矛盾加剧,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思想也日益成熟。他认识到美好的理想无法实现,在悲剧中描写了美好事物与丑恶事物不可调和的矛盾,最后同归于尽。悲剧既表现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理想的赞美,更表现了他对封建罪恶和正在形成中的资本主义罪恶的揭露。《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戏剧的王冠。主人公青年王子是一个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者。通过哈姆莱特的复仇过程,全面地揭示了一个人文主义者的精神世界;对美好的追求,对丑恶的斗争,以及由于不可避免的局限所造成的悲剧。《奥瑟罗》的主人公是一个理想人物,忠诚、英勇、襟怀坦荡、嫉恶如仇,由于受到极端个人主义者伊阿古的摆布暗算,怀疑并杀死了自己的妻子,真相大白后也自杀身死。《李尔王》的主人公的思想经历了一个重大的变化。他的过错使他失去了一切,他的两个不孝的女儿逼得他发了疯,最后,他和善良的小女儿全都悲惨地死去。通过家庭悲剧的描写,控诉了那个时代的罪恶。《麦克白》的主人公是一个野心家,为了王位,他阴谋杀死了慈祥的国王,双手沾满了鲜血,最后众叛亲离,野心导致了麦克白的毁灭。《雅典的泰门》的主人公追求友谊的美好愿望破灭后,成为一个厌世者,在森林中诅咒能够颠倒一切的黄金,最后孤独地死去。三部“悲喜剧”介于喜剧与悲剧之间,虽然有类似大团圆的结局,但充满全剧的是阴暗、忧郁和怀疑的情调。《特洛伊勒斯与克瑞西达》(1602)中的女主人公以不贞的行为欺骗了忠心的情人,对爱情表现了怀疑的情绪。《终成眷属》(1603)中女主人公强烈的爱情受到了贵族偏见的冷落和拒绝,她为了达到目的,竟不择手段。最后似乎得到了爱情,但那只是暂时的和勉强的。《一报还一报》(1603)中主人公执法犯法,把爱情作为交换的条件。第三个时期(1608-1613)创作四部传奇剧,还有一部历史剧。传奇剧中最有名的为《暴风雨》(1611)。这个时期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虽然坚持人文主义理想,但看不到出路,于是构造幻想世界的乌托邦,表现了他晚年鼓吹调和矛盾、道德感化的思想。

莎士比亚的戏剧内容丰富,情节生动,语言优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戏剧影响很大,被西方公认为近代戏剧的开山。莎士比亚最早的戏剧集出版于一六二三年,他同时代的剧作家本·琼生在戏剧集的序诗中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的确如此,几个世纪以来世界范围的莎士比亚研究经久不衰,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了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许多著名作家、戏剧家都受到过莎士比亚的影响。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