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姓”和“氏”是两回事儿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的“姓”和“氏”是两回事儿

如今说到“姓氏”,我们指的就是姓。但是,在古代“姓”和“氏”之间还是有较大的差异的。

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是最古老的姓产生的时期。通常,如果种族之间有共同的血缘关系,则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姓”,伴随着“姓”的形成,种族就会很稳定。

进入父系氏族社会后,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叫作氏。在父系氏族社会,因为人口不断增加,很多新的部落从原来的部落中分离出来,这些部落为了显示出自己与别的部落的差别,就给自己的子部落单独起了一个本部落共享的代号,“氏”也由此发展而来。

“氏”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更。到了周朝,“氏”开始飞速地发展。周朝初年,周天子为了能够掌握被征服的广大地区,开始大批量地分封诸侯。而这些诸侯国的后人就以封国名为“氏”。另外,各诸侯国又用同样的方式对卿大夫进行分封,大夫的后人同样以受封地的名称为“氏”。

这样,各种不同形式的“氏”不断出现,并且“氏”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姓”的数量。但是仅仅只有贵族才能用“氏”,贫贱者有名无“氏”,“氏”成为贵族独有的标志。

由此可见,“姓”和“氏”实际上包含很重要的信息,因此在古代把“姓”和“氏”严格地加以区别。

在秦汉以后,“姓”“氏”合二为一,但仍然以“姓”为主。氏族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崩溃也随之日趋瓦解,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发生混乱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秦统一六国之后,基本上也代表了封建宗法制度的结束,同时旧的氏族及姓氏制度被完完全全废除,“姓”和“氏”也就彻底地合二为一了。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