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主义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于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七十年代末形成自然主义运动,这一运动在八十年代末结束。但是法国的自然主义又在欧洲其他国家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德国。自然主义的代表作家,法国有左拉、龚古尔兄弟;德国有霍尔茨、霍普特曼;此外,还有比利时的勒蒙尼耶、意大利的维尔加及西班牙的伊本涅兹等。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是在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其中哲学家、艺术理论家泰纳的实证主义理论对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他在《历史与批判文集》中最先规定了自然主义的含义,指出自然主义就是根据观察,按照科学规律描写生活。在《〈英国文学史〉导论》中,他又进一步把种族、环境、时代作为决定文艺创作的基本因素。泰纳的上述理论,加上别的一些鼓吹类似理论的欧洲学者和科学家的著作,其中特别是生理学家克洛德·贝尔纳的《实验医学研究导论》,首先大大地启发了左拉,他发表一系列论著,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自然主义文学观点,基本上建立了一套自然主义的美学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下列三个主要观点:(一)为了达到“精确性”的目的,主张对生活作绝对客观的描写,作家创作时保持中立,否定文学有政治和道德的目的;主张自然主义小说家应是科学家,而非哲学家和道德家。根据这种理论,自然主义的作品只能是生活表象的记录,而不可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这就势必削弱以至排斥文学创作中的思想性和倾向性。(二)为了追求所谓“科学性”,而把文学创作等同于科学试验。认为作家的工作,就是把从生活中搜集来的资料,放到各种环境中进行试验,以检验感情在自然法则下的活动规律。“实验小说”即以此得名。根据这个理论,自然主义小说,乃成了科学试验过程和结果的记录和报告单,而不是根据艺术的特殊规律描写人、事件和环境的文学作品。在这种脱离了文学创作所独具的特点的前提下,实验小说家所说“科学性”不仅不可能指导他们真实地反映生活,而且会导致对现实和人的歪曲描绘。(三)认为生物学的决定论对研究人和人类社会同样适应。自然主义者认为人的心理、性格、情欲和行动都是受生物本能支配的。为了证实这种本能的作用,他们常常让作品中的主人公处于某种病态之中,如酒精中毒、精神错乱、色情狂等。他们也以同样的观点看待人类社会,认为社会也是一个肌体,社会有问题,如同肌体溃烂和疾病发作,也是自然规律所使然。自然主义者这种把人与生物、社会与自然界混同起来的观点,导致对于经济、政治、伦理道德等因素的作用的抹煞,因而不能正确认识和描写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矛盾、斗争和人的行为与心理特征,往往陷入改良主义和悲观主义。(四)反对现实主义的艺术概括和典型化原则。在人物塑造方面,反对写英雄人物,提倡写平庸的小人物;在故事情节方面,主张写平凡的、偶然的、琐碎的事件和细节,有时为不使读者感到烦腻,又追求怪诞、畸形的成分。这样,现实生活在自然主义作家的笔下,往往被弄得支离破碎,缺乏内在的必然性和艺术上的统一感。自然主义的代表作有左拉的小说《黛莱丝·拉甘》、《玛德莱纳·菲拉》、《小酒店》,龚古尔兄弟的小说《修女菲罗梅娜》、《勒内·莫普兰》,霍尔茨和施拉夫合写的短篇小说集《哈姆雷特爸爸》和霍普特曼的剧本《日出之前》等。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