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员“致仕”指的是什么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古代官员“致仕”指的是什么

我国古代官员退休称为“致仕”,这一说法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在当时,官员年满七十岁,若耳目不聪、身体状况欠佳,就必须退休,退休后发放原来俸禄的三分之一。此后,这一制度便一直被沿袭下来,至唐代时则要求官员只要年满七十岁,不管身体如何必须退休。退休后,五品以上官员可得原来一半的俸禄,京官六品以下、地方官五品以下则发放土地,命官员回乡做地主。宋代退休制度基本沿用唐代,但由于宋代官员俸禄丰厚,许多官员虽已年满七十,但还是赖着不退。明清两代,由于官员大量冗余,规定官员退休年龄由七十变为六十,并鼓励提前退休。退休官员一般可拿原来一半的俸禄。

总体而言,古代退休制度针对的主要是中下级官员,而对朝廷重臣则相对宽松。古代官员退休后的待遇,除制度规定外,也通常和官员的功绩及皇帝对其恩宠程度有关。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