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孔颖达
字仲达,冀州衡水人。唐代经学家。孔曾奉唐太宗命主编《五经正义》。孔颖达在历史上主要是作为经学家而著名,但在五经的注疏中,也有深刻而丰富的美学思想,尤其是他对“诗言志”的重新解释,对后世影响很大。
“诗言志”最早出现于《尚书·舜典》,以后《毛诗序》等一直沿用此说,但对“志”的解释,在先秦是十分混乱的,闻一多认为“志与诗原来是一个字。志有三个意义:一记忆,二记录,三怀抱,这三个意义正代表诗的发展途径上三个主要阶段”。在先秦,对“志”的解释不同,体现出不同的诗歌观念。大致来看,先秦两汉“志”主要指思想、志向、抱负等比较抽象的东西,它产生于人的内心。至孔颖达,对“志”作了新的解释,他将情、志统一起来: “在己为情,情动为志,情志一也。”对志的重新解释,反映出了孔氏新的诗歌态度。 “诗者,人志意之所之适也。虽有所适,犹未发口,蕴藏在心,谓之为志,发见于言,乃名为诗。言作诗者,所以舒心志愤懑,而卒成于歌咏”。诗歌创作在外物的感召下,产生一定的情、志,情志的表现,则为诗歌。对“志”的重新解释,使它一方面不再停留于抽象, “志”不是源于心,而是由外物感发而生,因此找到了诗歌的真正之源;另一方面更注重了诗歌的情感表现的特征, 从而有利于对诗歌本质的把握。孔颖达还吸收了魏晋南北朝时代陆机、钟嵘、刘勰等文论家的诗歌主张,他们早已认识到诗歌是应物而感、缘情而发的,将这些美学思想概括在“诗言志”命题之中,则是孔氏的功绩。从此以后,诗言志成为诗歌的重要传统之一。
孔颖达对 《毛诗序》 的解释中,认为“风雅颂者, 《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 《诗》文之异辞耳。……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对六义的这种解释,也是比较可取的,它多为后人所采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