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中国篆刻艺术》赏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篆刻艺术

【概说】

篆刻是书法的组成部分,历时数千年,明清时发展到了高峰。

篆刻早在先秦就开始了。商周时期,当时的甲骨文就是以刀为笔,刻于龟甲兽骨之上而成的,从广义来讲,也可算是一种篆刻艺术。

慢慢地,篆刻有了门类之分,开始无论官印、私章,皆可称作“玺”,后来,“玺”成为帝王专用的印章,其他人的印章只能以“印”、“章”、“记”等名,在尺寸、样式也有了比较严格的规定。

汉代的时候,由于统一使用小篆作为文字,加之社会更加稳定,冶炼业和手工制作业发达,使得篆刻艺术取得了长足发展。

唐宋时,书画家米芾、蔡襄等文人开始参与印章制作;元代文人制印之风更加盛行,赵孟頫、吴睿之辈皆尝试亲自操刀,印章的匠气渐脱,形式也更加丰富;元代后期,王冕首创以花乳石(又称花药石)为印材,因花乳石质软易刻,且价廉物美,改变了此前印料多为象牙、犀牛角比较难得,加上难刻的弊病;伴随着特制刻刀及专门技巧的日渐成熟,自明代起文人治印之风大盛,形成了篆刻流派,有文何派、泗水派、娄东派等。时至现代,最具影响者当属吴、齐两派。

吴派(海派)创始人吴昌硕。归本秦汉,且喜籀文。以钝刀入印,秀丽苍劲,流畅雄浑。后有黄宾虹、陈师曾、潘天寿承之。

齐派(京派)创始人齐白石。早年受赵之琛、吴昌硕影响,后宗秦汉古风,卓然屹立,自成一家。

篆刻从种类来分,大致有以下四种。

一是官印,代表权力身份之信物,如玺等。

二是私章,可作为个人交易凭证,如“左盲”、“乔倚”等。

三是成语印,多刻一些吉言,如“富昌”、“厚德载物”等,或砥砺,或明志。

四是肖形印,以刻人物、动物形象为主。

【故事锦囊】

明朝时期,长州(今江苏吴县)有个叫文彭的人,他是画家文徵明的长子,自幼随父学习书画,又擅长金石篆刻,与当时另一个篆刻家何震并称“文何”而流芳后世。

据说有一年暮春时节,文彭出门游玩,路过西虹桥的时候,看见一个老者挑着两筐石头,旁边的一头驴子驮着两筐石头,正和人争吵。老者说:“咱们事先说好了,我卖给你石头,你另加脚力钱,现在又不给了,这石头我不卖了。”买石头的人说:“买石头还要给你什么脚力钱,我还不买了。”

老者一气之下,赶着驴子就要离去。文彭看他们争吵不休,和气地上前说:“老人家别争吵了,这四筐石头我买了,并且给脚力钱。”老者也乐意。

文彭将石头带回家,观察后知道是青田灯光石,此石色彩青碧,晶莹温润,如同水晶般透出冻色。文彭很高兴,心想:“我用的印章都是牙角篆刻的,印字缺乏神采,字迹容易走样,何不试试这些石头呢?”

他取出一块石头来,琢磨成方正,篆写了“文彭之印”四个字,操刀刻起来,没想到刻起来得心应手,省时省力,如写字一般,仅一个时辰就刻好了。他将此印盖在一幅新作的画卷下面,印完之后,感觉字迹清晰,挺秀典雅,很有气魄,与画上的题相得益彰。

此后,他用这种灯光石篆刻印章,慢慢地推广开来,与当时的篆刻家何震一道开创了文人篆刻的局面,掀起了篆刻的热潮,并开创了中国印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吴门派”,对后世篆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库】

李建忠与中国印

2008年奥运会会徽上的“京”字,出自当代篆刻家李建忠之手。这个图案以篆体的笔画,用钝刀入石,类似一个跳动的“京”字,又似一个奔跑的“人”,似人非人,似京非京,似字非字,似画非画,融合了书法、印章、舞蹈、绘画艺术的精髓,刻出了充满金石味的古老东方神韵,当之无愧地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史上的一座艺术丰碑。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