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国1905年革命失败后,进入了黑暗的斯托雷平反动时期。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沙皇御用文人、资产阶级自由派及工人运动中的资产阶级代理人,在思想文化领域向马克思主义发动了猖狂进攻。其手段之一,是趁1908年托尔斯泰八十寿辰和1910年托尔斯泰逝世之机,大肆鼓噪、吹捧以“不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为主要内容的托尔斯泰主义,而抹煞托尔斯泰作品中积极的、对当时俄国社会进行无情揭露和愤怒抗议的部分。其目的在于借此宣扬投降主义,从政治上思想上毒害人民群众,诱使群众远离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列宁于1908年至1911年,写了七篇评论托尔斯泰的文章,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了托尔斯泰的思想和创作,揭露和批判了各种反动势力歪曲和诬蔑托尔斯泰的政治企图。本文是这七篇文章中的第一篇。

列宁在文中,首先提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重要原则:“如果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伟大的艺术家,那么他就一定会在自己的作品中至少反映出革命的某些本质的方面。”接着,列宁“从俄国革命的性质、革命的动力这个观点”,分析了托尔斯泰世界观和作品中的矛盾,并深刻揭示了这种矛盾的根源,指出这些矛盾“是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几年俄国实际生活所处的矛盾条件的表现”,是俄国宗法制农民两面性的反映。 “昨天刚从农奴制度下解放出来的宗法式农村,简直在遭受资本和国库的洗劫。”在这种情况下,农民既要求铲除农奴制残余,又抗议资本主义。托尔斯泰对专制制度的抨击,对资本主义的抗议,对官方教会的揭露,对土地私有制的批判,都反映了农民的民主主义要求。但是俄国大部分农民不能正确认识革命的性质、任务、前途和方法,他们只是“哭泣、祈祷、空谈和梦想,写请愿书和派请愿代表”。托尔斯泰的“不以暴力抗恶”、 “道德自我完善”的说教和空想“社会主义”等,都反映了农民“幻想的不成熟、政治素养的缺乏和革命的软弱性”。由于托尔斯泰表现了“俄国千百万农民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快到来的时候的思想和情绪”,所以“他的全部观点,总的说来,恰恰表现了我国革命是农民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最后,列宁指出俄国农民思想的局限,是造成1905年革命失败的“极重要的原因”。随着革命的发展,农民群众会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克服托尔斯泰式的旧思想,成长为无产阶级思想所武装起来的新战士。

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文艺同社会经济变革的联系,从作家同革命运动的联系来研究和分析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和创作,阐明了如何评价托尔斯泰观点中的矛盾的方法和原则,为我们用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古典文化遗产,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