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王统照

作者:未知 来源:网络转载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王统照

字剑三,山东诸城人,现代小说家和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一度主编进步刊物《文学》。解放后历任山东省文教厅副厅长、文化局局长等职。他的文艺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文艺作品中。著有诗集《童心》、 《这时代》、 《横吹集》,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中篇《一叶》、 《黄昏》和长篇《山雨》等等。《山雨》是他的代表作。这些作品都写于解放前,前期主要描写理想与丑恶的现实的矛盾,后期着重揭露旧社会的不合理与罪恶。

王统照在“五四”时期就加入了进步的新文化运动,受当时美学思潮的影响,撰写了不少美学和美育文章,如《美的解剖》、 《美育的目的》等。认为美育“是一切教育宗旨里的先决问题”, “使人生达到完美、完善之地”。他主张用美育改造人生,培养高尚纯洁的人格,实现改造社会的目的。这种审美观点,是早期作品的基本倾向。他要以“爱”与“美”作为弥合社会缺陷、美化人生的药方。不难看出,他的审美理想带有极大空幻意味,在现实中是行不通的,因而在他早期某些作品中也反映出他的苦闷与悲观失望情绪。但他并没有消沉下去,而是逐渐丢掉幻想,敢于正视现实人生,对于丑恶与不合理采取批判态度。三十年代初出版的《山雨》,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这种认识的转变。他不再调和美与丑,而是通过对丑的否定探索美的途径。他以一种较清醒的现实主义眼光把握人物的命运,揭示历史的必然性,使作品显得扎实、浑厚与有力。抗战之后,他较少写小说,而主要以诗歌的形式控诉侵略者的罪恶,描写人民的苦难与斗争。

王统照的文艺美学思想,与同时代的许多人相比没有突出的特色与特殊贡献,也没留下深刻的理论,但随着时代的步伐,却在逐渐的进步,并且完全接受了马克思的文艺观。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