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爱迪生
约瑟夫·爱迪生(Joseph Addison,1672—1719)英国文学家、文艺批评家、社会活动家。生于牧师家庭,早年在牛津大学读书,年轻时游历欧洲大陆,1705年后担任过南部事务副国务大臣和爱尔兰事务大臣。他和斯梯尔创办的刊物《旁观者》影响很大,被称为英国期刊文学创始人之一。文艺论著有《想象的乐趣》。
爱迪生的美学思想受洛克经验主义哲学和英国、意大利浪漫主义文艺倾向影响很深,他十分重视想象的审美价值,并以想象为中心形成了他的美学观。
他认为文艺作品是想象的产物,想象是艺术家的一种心灵活动,是一种摄取、保存、创造形象的能力。想象力可以培养,但高度的想象力是天生的。艺术创作过程就是“从外界的事物取得生动的观念,把这些观念长期保留,及时把它们组合成最能打动读者想象的词藻和描写”。他所说的“观念”指的是外界事物和形象,即经验。诗人的任务就是运用自己的想象能力满足自己和别人想象的需要, “就是描写某一具体事物时,修缮自然使之更为完美,描写某一虚构时,把自然的组成部分,配合得比原来更为完美”。因为诗的本质就是想象的满足。
他认为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就在于摹仿和想象。自然虽然比艺术更粗犷、胆大和高明,但艺术家摹仿自然时“加深了渲染、增加了它的美”, “艺术作品由于肖似自然而更美好,因为,不但这种形似予人快感,而且式型也较完美”,这样自然在艺术家的笔下就“更伟大、更奇、更美”。而之所以“对伟大自然的任何程度的摹仿所给予我们的快感,亦比精巧艺术所能给予的更崇高更昂扬”,就是因为艺术“不仅以整个自然界为其领土,并自造了一些新的世界”,这新的世界就是艺术想象的结果。
他认为想象的审美作用在于给人以愉悦和快感,用他的话说就是想象的乐趣。他把想象的乐趣分为两种:一种是由直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事物所引起的某种联想;另一种是“将原来事物所产生的观念同我们从表现这些事物的雕塑、绘画、文字描述或声音所获得的观念,进行比较”,也就是从艺术表现同原物的比较之中得到乐趣,而第二种乐趣是真正快感的源泉。由此,他从自然和艺术的比较中认为雕塑、绘画和自然最相似,文字艺术离所描写的原物要远一些,所以, “书写则可能是晚于绘画的一项发明”。
在美的标准问题上,爱迪生认为美是相对的。不同种类的具有感觉能力的人都各有各的美的概念,每一种类的人对于他们自己的那种美都特别易受感动,而所以出现不同人的审美差异,原因就是读者的想象力不同。他还认为人在审美时“往往比那些占有它们的人感到更大的满足”,这种审美超功利观点对后来的柏克、康德等有一定影响。此外他关于“置身安全处观赏可怕的事物会获得快乐”的观点深深影响了柏克的悲剧美学观。
爱迪生的美学思想冲破了古典主义的某些束缚,对后来浪漫主义文艺运动产生了影响并起到了促进作用。
让更多人喜爱诗词